人为了逃避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最近一位朋友和我提及她准备35岁退休养老的想法,出于好奇我就问了她有关医疗、意外、重疾险以及养老金方面的配置。不过出我所料的是,她非常恐惧我问的问题,理由是她不敢考虑未来的那些事。这让我想到了保险销售的困难,因为保险产品的直接交易目标是人的生命和健康。工作难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要挑战人性。毕竟关于疾病、衰老和死亡,绝大多数人都不愿面对,就更别提积极准备了。人们并非考虑不到,而是不敢去触碰。于他们而言即使思考又能如何?徒增焦虑罢了。与其思考一个自己无能为力的必然局面,不如眼睛一闭,该干嘛干嘛,能不考虑就不考虑。我想这才是很多人生活的常态——避重就轻。在生活的躁动和喧哗背后,不过是在逃避着些什么;看似认真努力的背后,却潜藏着恐惧和不安。生活就是这样具有迷惑性。多说一句题外话,保险作为一种对冲风险和跨时间分配资源的金融工具,其核心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制度安排,帮助人们应对生命中的意外、疾病、衰老以及死亡。不过本文我们不谈保险,而是推荐一本小说《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两个月前读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情绪翻涌不吐不快,但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契机将其介绍出来。和人们不愿意面对疾病、意外和生死一样,我们也不太能接受某些必然的人生悲剧,接受不了连小小的愿望都无法实现的坎坷命运。这些东西确实太沉重,太压抑。而松子被嫌弃的一生,就是将这出人生悲剧掰开了给我们看。相信我,并没有那般沉重。相反,你可能还会为松子的人生而感动,虽然不免为其悲伤。因为小说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将人生中那些极为沉重的命题,以故事的形式包装给我们看。而作为阅读者、旁观者,我们得以安全地审视这些人生命题,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介入的方式。如此,我们便可以更加淡定、从容和体面。另外,平时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绪,也可以通过阅读和思考,得以有效释放。故事很简单,正在东京读大学的川尻笙(我),某一天父亲突然到访,告知我30多年前失踪的松子姑姑最近在东京被人杀害,姑姑后事需要我去打理。在整理松子遗物的时候,我逐步揭开了姑姑松子的一生。从中学教师到风尘女子,松子一生都在追寻名为“爱”之物。期间,她遭家人驱赶,遇几任情人抛弃,被命运百般羞辱和嘲讽。尽管如此,她对人心依然毫无戒备,对生活充满希望。总是在追寻,却一直在失败。她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也是极其荒诞的一生,更是勇敢追寻的一生。一生苦难,遍体伤痕。尽管如此却不妨碍松子于希望和失望之间,开出了最美的人生之花。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松子的一生就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在阅读过程中,一直有诸多问题萦绕在我脑海中始终难以释怀。为何像松子这样一位能力和品性都不差的女人,历经生活曲折后,却连最平凡的小日子都过不成?她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招人嫌弃?骄傲本身有错吗?为何她爱上的男人,无一例外地都在嫌弃她,利用她,甚至伤害她?而她为何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受伤,似乎男人是她生命中的必需品一样?松子对于生活的希望一次次点燃,又一次次地被浇灭;活着的信心一次次升起,然后又一次次消沉。如此周而复始,直至被无情的命运屠杀。为何松子总是看不清?看不透?为何做不到吃一堑长一智?其实每次对松子的发问,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人生的发问。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生而为人,谁都有困惑,谁也都有执念。沉沦在繁琐生活中的人,又能保有几分清醒来把握无常命运呢?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愿意去触碰和思考这些。但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不考虑不代表没有。如果你好奇,也想安全地体验一次悲剧人生的话,阅读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项。我在阅读过程中一直努力去走进松子的世界,其中有一点心得体会可以分享给你。松子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总是处于“游离态”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她的人生,就好比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动力全靠自己对于生活的勇气,方向感也只能是凭着直觉和有限的理性,对了,还有她的骄傲。至于这一叶扁舟最终驶向哪里,其实决定权并不在松子手中。我想有过漂泊经历的人,应该比较容易理解个中微妙感受。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只是松子的人生这一点显得尤为明显。提及这一点是希望你在阅读的时候,不要急着给松子的行为下结论,那样很有可能阻碍你去理解她,走近她。而这很容易错过深度认识一个人的可能性。就像小说结尾引用《圣经》中的一句话:神是爱。只有上帝才能真正拥有全局视角观照人类,看到一个人背后错综复杂的细节。如此,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爱人类。至于我们,既然没有上帝视角,那就少下判断,多去理解。不为松子,而是为了观照和理解自己。祝阅读愉快~Ps:请相信我所说的都是错的。往期文章:0、《生命充满劳绩,但总有人诗意地栖息——《四个春天》观后》1、《种下一棵树
撒在时空里的浮标》2、《无限游戏
护持心中的勇气——7月总结》3、《出路
鸡零狗碎的现实VS心中的执念》4、《潦草生活背后
那些看不起现实生活的人》5、《现实世界VS符号世界
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觉察》6、《另一种声音的提醒》7、《菊次郎的夏天》题图来自: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照于英
赞赏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