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加工食物要注意多补镁
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能激活人体内约种酶,具有控制肌肉收缩、镇定神经、调整体温和血压的作用,而缺镁则会引起一系列代谢失调并导致多种疾病。
鲜为人知的是,镁是比钙更容易缺乏的矿物质,经常吃加工食品、饮酒的现代人,必须积极摄取镁,同时应注意钙和镁的摄取比率,以2∶1较为理想,比例失调也会影响各自的吸收和利用。
我国规定成人每日需镁量为-毫克。男性豪克,女性毫克,孕妇不少于毫克。含镁较多的食品有海带、菠菜、蛋*、肉、鱼、海产品、花生、香蕉及坚果等。
补镁最好通过选用含镁丰富的食物,必要时才选用氧化镁片剂或氯化镁口服液,且须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用,否则一旦过量就会损害身体。
膳食中含镁丰富的食物是:谷类有荞麦面、小麦、玉米、高粱米等;豆类有*豆、黑豆、蚕豆、豌豆、豇豆、豆腐皮等;其他蔬菜及食物有雪里蕻、冬菜、苋菜、荠菜、紫菜、杨桃、桂圆、花生、核桃仁、虾米、干蘑菇、芝麻酱等,紫菜含镁量最高。镁对人体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肌肉和骨骼的影响上。除了缺钙外,缺镁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镁还能够把钙固定在牙釉质(牙齿外表白色的坚硬部分)中,从而起到防止龋齿的作用。
其次,相关研究表明,人体镁含量过低,可能引起心脏早搏,近半数还会导致血压升高。镁的摄入量越少,人体患有冠心病及其后遗症的概率就越高。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缺镁还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第三,很多年轻女性都患有经前期综合征,即在月经前有生理与情感上的不适,如腹部绞痛或背痛、头痛、面部与四肢水肿、乳房疼痛和紧张、抑郁等情绪变化。研究发现,这与缺镁也有一定的关系。
镁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粗粮、坚果等食物中,尤其是叶绿素中,含有大量的镁;相反,精制面粉、肉类、淀粉类食物及牛奶中,镁的含量却不高。现代社会,人们吃得越来越精细、吃肉多而蔬菜少,这些都是导致缺镁的重要原因。要想补镁,最好多吃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山核桃、松子、榛子、花生、麸皮、荞麦、豆类和苋菜、菠菜等绿叶蔬菜。此外,多喝水能起到促进镁吸收的作用。
大米、白面等主食中含镁也比较多,不过,它们还含有较高的植酸,会抑制镁的吸收。解决的办法,一是让面粉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植酸酶能够分解植酸;另一个办法是淘米后,让大米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可以使植酸酶活跃,从而提高镁的吸收效果。微量元素镁与人体运动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人靠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在维持着生命活动,催化这些生化反应需要上千种促酶(生物催化剂),镁可激活个酶系统。镁也是人体细胞液中仅次于钾的第二重要阳离子,它参与体内生长过程、蛋白质的合成、肌肉的收缩和体温调节,并且影响血管的张力并与神经肌肉和心脏功能密切相关。
人体如缺乏镁,可导致神经紧张、情绪不稳、肌肉乏力、耐久力下降等。由于运动会大量消耗体内的镁,如不注意随时补充,不仅可能影响运动能力,而且运动中还会发生腿部抽筋、痉挛现象。缺镁可使长期运动者发生意外,如心肌及冠状动脉中缺镁,可致运动性昏厥,心脏骤停而猝死于运动中。专家建议,长期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应每天补充毫克镁的维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