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文
愫说育儿(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里,却噩耗频传,先是令人愕然的留美学霸骤然离世,其父(网红育儿博主)霎时间被推到风口浪尖,倍受争议与指责;后有济南女大学生于宿舍内自杀,数千字遗书曝光,令人唏嘘,更令人愤慨!
“抑郁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世卫组织估算,全球共约3.5亿名抑郁症患者,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近年来,抑郁症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相较于成年人,青少年的抑郁症更容易被忽视。当亲子关系需要修补、社交恐惧有待克服时,其背后“生病”的不是孩子个人,而是一个个家庭。
01如花的生命陨落在春天里
3月8日,一位网友在某社交平台留言说,想要纪念自己的一位学姐,并曝光了这位学姐通过定时发布在QQ空间的临终绝笔。
“她选择了离开,在QQ空间留下了一份遗书,再也没有醒来。”
“虽然只见过一面,但我敢笃定她绝对是一个很善良、很温柔的人,但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她走了……”
数千字的遗书,字字血泪,句句诛心,控诉父亲“窒息的爱”
希望大家千万千万不要救我,求求你们了。
这个一心向死的女孩,临终前一直在说抱歉,虽然她选择了“不吓人的方式”结束生命,却依然对舍友感到抱歉;她对妈妈和弟弟说抱歉,对偷偷交往了两年半的男友说抱歉,她感谢所有她爱以及爱她的人们曾经给予她的一切温暖与美好,同时为自己的离开致歉……
多么善良而温柔的女生啊,让她义无反顾走上绝路的竟然她的亲生父亲。
我一字一句看完这封“死亡日记”,心痛得浑身颤栗。
一位父亲,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动辄恶言相向,极尽侮辱之词,甚至一言不合就粗暴地挥动拳头。
我很害怕他发脾气,从小到大都害怕
她也曾想努力朝自己的理想迈进,但在父亲强大的阴影笼罩下长大的她毫无抗争之力,过去的伤痛和经验让她坚信“只要任何事情被我爸阻拦,我一定会失败。”
所以她觉得自己无处可逃,无力抵抗,绝望的人生太痛苦了,最终鼓起勇气用最极端的方式结束一切。
济南女大学生遗书全文
02有些父母,才是真正的PUA高手
北大女生包丽遭遇渣男PUA的事件令全网震动,谈恋爱谈得失去了生命,也太可怕了吧!
简而言之,PUA就是通过一些手段(和话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实施精神控制,达到操控对方行为的目的。
PUA的几个核心步骤是:高价值展示、情绪价值、打压、索取。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其实有时父母才是真正的PUA高手”,评论区很多人表示认同:
更可怕的是,他们这种打击是从孩子出生到除非他们死了,不然会一直持续。渣男可能只影响一阵,他们是影响一生。
是啊!PUA不仅仅发生在情侣之间,一些父母打着“爱”的幌子,摇旗呐喊“为你好”,却不断地嘲讽、打压、否定、辱骂自己的孩子,从而达到控制的最终目的,是避无可避的PUA高手。
花季少女情窦初开,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而她因为早恋,被父亲用最肮脏的词汇辱骂,父亲在放学时分的校门口当众暴打她,并禁锢她两个星期不让去上学,发疯似地剪她的头发,更恐怖的是,他竟然捅了孩子的母亲一剪刀……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控制欲,他暴力而扭曲,辱骂*打都不足以平息他的怒火,他竟用“株连”的方式让母亲为“教女无方”付出代价,更让女儿内疚惶恐。
“我承认早恋不对,但我想我罪不至死”“我觉得自己活得像狗一样”
儿子高考失利,他一边出口恶言“你怎么不死在考场上?”一边将孩子母亲的鼻子打骨折了。
夫妻关系长期不睦,吵架打架时,孩子又成了他泄愤的对象。
上了初中还被父亲吓得尿裤子是怎样的体验?
除了“魔*”,我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来形容这位父亲。
然而她还小心翼翼地为父亲找理由,心疼他小时候过得不好,所以才有了暴戾的性格。
从小到大,她谨小慎微,努力伪装成爸爸满意的样子,为的就是爸爸不要找她的麻烦,她更怕母亲受到牵连。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仍在担心,怕父亲因为她的离去,又打她的妈妈泄愤。
她尝试让自己相信爸爸是爱自己的,但是仍然受不了“一举一动包括穿衣打扮都被牢牢钉死”,受不了那种窒息的感觉。
她说:“我不奢求爸爸你的原谅,只希望以后放过彼此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的。”
傻姑娘啊,这句话她终究只敢写在遗书里,终究不敢当面与父亲沟通和抗争。因为她“认清”了自己是不可能逃脱父亲的控制,彻彻底底地绝望了。
03有人说,女生的母亲一再地对家暴隐忍,不仅害了自己,更毁了孩子
这个说法对于这位母亲而言或许残忍,但我却深以为然!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家庭不和睦的氛围下,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伤害,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更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
父亲的暴力教育、高压*策以及父母感情失和,都会给孩子的人格发展埋下潜在风险。
即使女大学生扛过了这一轮抑郁的侵袭,没有走上那最极端的路,那种被称为“童年阴影”的东西,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将真真实实地影响她的一生——
心理学家布莱恩·利特尔说:“讨好型人格的人犹如一个洋葱,在一层层剥开时,内心是空洞的,没有内核,也没有自我。”
显然,女生承袭了母亲息事宁人的软弱性格,她一直谨小慎微地扮演乖女儿的样子,打落牙齿和血吞,她与人为善,时刻照顾别人的感受,幽默阳光的外表下,内心早已支离破碎。
正如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为了获得父亲的关爱和认可,不停地向父亲做*脸,因为只有做*脸,才能引起父亲的注意,父亲才会回头看她。
松子一生都在讨好,只为了获得那一点点可怜的关爱!
然而,她终其一生也没能换来别人对她的爱。
因为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同。
她最终说出了那句让所有人都为之心酸的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也有不幸的童年,那个极不靠谱的父亲,把刚出生的她扔进垃圾桶,只因为她是个女孩。幸运的是她有位果敢有爱的母亲,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婚,并带走女儿独自抚养。
虽然母女俩曾经经历生活的磨难,但如今*不但颜值和演技大受好评,智商情商更是在线,像她的母亲一样,她坚强独立,善良但有锋芒。
都说嫁人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可如果所托非人,到底是该勇敢地结束不幸的婚姻?还是该为了维持虚有其表的“完整”而委曲求全?
结束不良关系,离开那个伤害自己和孩子的人,“突围”才是对自己和孩子最好的救赎啊。
04在原生家庭中遍体鳞伤的孩子们啊,多希望你再撑一撑
网友们发出痛心疾首的惋惜:傻姑娘啊……
为什么要那么决绝?哪怕留一点时间,让别人有机会伸出救援的手啊!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东野圭吾
如果原生家庭曾经伤害了你,试着与它剥离,拿回人生主动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你是在塑造未来。
05诚然,这是极端个例,但身为父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检视自己日常的言行呢?
大多数的父母没那么完美,但是也没那么罪恶;他们深深伤害过孩子,也笨拙的爱过。
哲学家弗洛姆的一句话值得家长体味:“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心理学家总结了一套很生动的理论:
人生旅途中,家长就好像和孩子在一辆车中。
孩子12岁以前,家长要坐在驾驶室,孩子在后排的安全座椅上坐好;
孩子12-18岁之间,可以让他们坐在副驾驶上,观察父母怎样行驶;
孩子18岁-22岁之间,可以坐上驾驶室开车,父母坐在副驾驶指导、提醒;
孩子22岁左右,父母应该换到后排,安心看他们开车;
孩子结婚后,父母也就该下车了。
父母没有边界的教育,其实是一种“入侵式”的爱,是一种伤害。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冯尘
愿我们都能有好的亲子关系,不求我们的孩子天赋异禀,但求我们的孩子都活在光明里,拥有真正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