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秦岭72峪绚丽多彩西潼峪 [复制链接]

1#
什么原因会产生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z8o7val.html

西潼峪风光陶浒绘

“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长乐亭留别》里的名句。自长安东出,沿古函谷路而行,可抵潼关。潼关北临渭水、黄河,南靠秦岭。潼关通常被看作秦岭的起点,为关中东部的门户。

秦岭潼关段全长28.7公里,东起西峪,西接牛头岭,有大小峪道17条。在这其中,大而有名的峪道属西峪、桐峪、善车峪、太公峪、麻峪、蒿岔峪、潼峪这7条。潼峪位于秦岭潼关段最西端,峪内有河,因河谓之潼谷水,故称此峪为潼峪。潼关东部有“桐峪”与其发音相似,当地人遂称此峪为西潼峪,以免混淆。

西潼峪口位于潼关县城南10公里处。峪道全长15公里,最宽处4公里,最窄处1公里,平均宽2公里。潼洛公路穿峪而过,顺路翻过秦岭,可到洛南。西潼峪内植被丰富多样,四季有长青松柏,三季有鸟语花香,林木繁茂,野果满山,地下藏金储宝,黄金生产久负盛名。

初识佛头崖

如果天气晴朗,不必行至西潼峪口,站在潼关县城空旷处,仰头南望,即可见一山峰,昂霄耸壑,陡峭秀丽。该山峰位于潼峪西侧,呈扁圆形向外突出,这就是佛头崖。佛头崖海拔米,因山中常年云雾缭绕,又名白云山。佛头崖素有“关南名胜”“西岳第二奇山”之盛名。峪内有佛崖寺,为古今游览胜地。

进入西潼峪,到处是葱茏蔽日的树木。走过一条石阶缓坡,来到佛崖寺,眼前突然一亮,景色为之突变。满沟方形巨石,如房舍,如亭台,如货柜,如船舱,形形色色,各式各样,构成一个奇特的石头世界,小路上也尽是火柴盒大小的方形石子。据说汉光武帝刘秀与王莽曾在潼峪大战,盛传潼峪口内有刘秀藏马石,但看来看去,终不知是哪块巨石在岌岌可危时曾助刘秀力挽狂澜。

山谷里,灌木郁郁葱葱,茶杯大小的黄色野玫瑰,指头长的喇叭形丁香色野紫荆花,白得像云一样的毛黄栌,接连成片,如彩霞、似锦绣般飘落山间,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甜美的味道。“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有风吹过,树枝树叶摇动,沙沙作响,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幽谷中空气纯净,花香浓郁,恍若仙境。

登佛头崖的山路陡峭狭窄,蜿蜒崎岖。经狮面石、神龟石后,又遇两块巨石阻挡。其一凿有脚窝,可踏实攀爬,登第二块却是考验。此处凌空架起软梯,一旁石崖上刻有三个大字曰“步云梯”。步云梯铁链连接,踩上去晃晃悠悠,脚下是深不见底的石头夹缝,真乃若步云梯,名副其实。登梯而上,有一平台,可站十余人。立于此处,或望山峰,或窥山谷,呐喊歌唱,一呼百应,回音激荡,经久不息。

小路沿着山谷拐来拐去,再见巨石,另刻三字:“十八盘”,或指道路羊肠九曲,盘旋弯多之意。但此处山花更盛,前面说过的毛黄栌,其花朵更如盛开的洋槐花,一簇一簇的,一片片绿,一团团白,让人目不暇接。山道旁一树树怒放的梨花,那一串串花朵不是垂挂而下,而是直直地伸向天空,似有凌云之志。在这里,如见鲜艳的黄色花朵,就不再是野玫瑰了,而是成片的棣棠花。棣棠形如玫瑰却少了那些尖锐的刺,其叶翠绿,像用丝绸做就的五角星,精巧秀丽。棣棠金花满株,原生态地开在两侧的山坡上,野趣盎然,尤为雅致。这里仍有野紫荆,它不畏高寒,嫣然绽放在山道两旁。一边赏花,一边攀爬,路径曲里拐弯,方知绕来绕去,“十八盘”之名绝非夸张。

山崖下有黄龙洞,渴了,喝几口从洞里掬起来的泉水,晶莹甘洌,沁人心脾。登山的小道,掩映在青山绿树中。拨草寻路,却见不知名的野花中,夹杂摇曳着一根根窄细而长长的绿叶。这种初发叶片酷似野蒜,却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在草丛中最不起眼,最容易被人忽略,它却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名字:远志。远志是一味中药,有益智安神等功效,可治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失眠等,李时珍曰:“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磕磕绊绊,继续前行。山体上,裂纹纵横交错,到处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鸭子浮水,有的像苍鹰觅食,有的如懒猪酣睡,有的似巨龙冲天。有石如玉兔呈祥,扑朔迷离,也有石如下山猛虎,张牙舞爪,一路走来,不由得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在西潼峪造就石质的动物乐园。

绕过石缝里生长的盘旋如龙的千年古松,登上顶峰远望,群山苍茫,古木参天,俯视西潼峪道,连绵起伏,像一条五彩斑斓的彩带。远处,黄渭洛三河交汇处依稀可见,风陵渡、中条山尽收眼底,城市乡村,星罗棋布,阡陌纵横,道路逶迤。奇观异景入眼,微风扑面而来,顿时心旷神怡。

解读松果山

佛头崖峰顶圆弧形,状若巨大的馒头,或如一把徐徐张开的折扇,而人们却喜欢说其像个佛头。崖峰两边各有一山,一灰黑,一青绿,佛头崖夹于其中,峰顶茂盛生长的草木浑如贴着头皮长出的毛发。如果细细打量,灰白色的佛头崖,却似多个人像拼凑组成。南边山崖有裂缝一道,切出相对独立的一块,像有人在仰头望天,其下巴扬起,嘴角鼻翼棱角分明,其余部分如果下功夫端详,就是群体活动的景象;有人低头欠身,有人拱手而站,有人拊掌大笑,有人昂首挺胸,种种形态,活灵活现,让人不禁疑惑此崖到底像人还是像佛。路边石壁刻诗一首:“崖像佛头峰似身,星移斗转隐神魂。忽闻山际白云绕,潼塬即雷雨纷纷。”此诗也许可为注脚,观赏佛头崖,切勿分割成块作结论,局部应服从于整体。

佛头崖是后人的称呼,西潼峪里的这座奇峰以前叫做松果山。

《山海经·卷二·西山经》有云:“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而钱来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螐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山海经》里提到的钱来山,应为今河南灵宝市境内的亚武山,山上多松树,山下多洗石。洗石者,含碱之石,能溶解污垢,也许就是今人所称的“料姜石”吧。书中说钱来山西四十五里是松果山,濩水发源于此,向北流入渭水,山中有铜,山上有鸟,形貌似山鸡,黑羽红爪,此鸟入药,能治疗皮肤干裂起皱,有美容效果。根据以上描述看来,所谓的松果山,就是今天的佛头崖。今西潼峪内有河,佛头崖下有铜矿,均与《山海经》内的描述相合。文中提到的螐渠,应是现在的黑鹳。这种鸟“黑身赤足”,目前仍生活于潼关附近的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再读此经,文中说:“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松果山之西六十里,乃华阴境内遐迩闻名的华山。由此再证,古之松果山即今日西潼峪内的佛头崖,确定无疑。

《山海经》是一部早期的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人们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到汉初这段时期,故“松果山”之名在秦汉时已广为流传。松树耐瘠薄干旱,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是在秦岭成片生长的主要树种,西潼峪内也是随处可见。松树雌雄同株,所开的花为球花,雌球花为绿色或红紫色。传粉后,球果开始缓慢发育,一般在第二年的夏末和秋季成熟,这就是松果了。松果别称松塔,内有松子。松子清香,可炒食,南朝萧绎《与刘智藏书》中曰:“松子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秋野》诗之三亦云:“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松子可作药用,有祛风止痛、消炎止血、滋养强壮的功效。古人认为食用松子可延年益寿,此山得名“松果”,也许是一种特别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