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卢悦丹儒释道本就是一家,和你我息息相关 [复制链接]

1#

我的写作目的:帮更多人不再拖延

今天是我分享的第篇文章

这次哲学班作业,其实是一个特别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这些天一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所以我认真的下载了几篇论文,哎,惭愧,看不懂!

古人说:

世间知无限以认其异同为要

那就随意发挥,说说我认为的儒释道的异同吧。

儒释道其实是从三个不同的路径,来解决同一个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

人要怎样活得更好?

它们都表达了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

儒家解决方案

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用一系列可以施行的具体动作来规范要求一个人。

它的好处就是:

简单明了,不用动脑随便一个普通大众都能,听懂,照做,不误

其实是相当高明的,因为毕竟不是所有人智商都是,都能听得懂玄乎的东西。显然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孔子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其社会环境的规范要求,能让这个社会大部分人变得更好。

他先是对自己的弟子提出这些要求,发现有效以后,弟子越来越多,门生越来越多,慢慢的就普及开来。

当然,既然能顾及到大部分人,那么必然会折损某些人的利益,因为不可能有一种这么直白的解决方案能够顾及所有人的。

有些智商高的人就能从中看到操控他人思想的利用价值,比如统治者,慢慢统治者就越来越推崇儒家的思想。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从小接受这样的规范约束,必然会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儒家的方法原本是可以用来简化一些东西的工具,只是被有心人隐藏这样的价值,变成一系列金科玉律,禁锢人们的思想。

打个比方吧!

曾经有一群松鼠,住在一个凶险的森林中,经常有些松鼠因为走太远而迷路或者被野兽吃掉;于是有一只聪明的松鼠王,给大家定了一个规则:“聪明的松鼠出门不离洞50米以上。”这个鼠群果然死亡率大大降低,于是这条规则就成为了圣律。后世代代相传,都说“聪明的松鼠都懂得出门不离洞50米以上”,于是它们的生命就被限制在这样的小范围内了。

其实就是为了一个最终目的(松鼠在凶险森林的安全),而制定了一系列普通松鼠都能做到的规则,来达到这个目的。

它有可取之处吗?当然,哪怕一个松鼠很笨,记不住哪个方位有危险,哪个方位没有危险,那么这一条简单的规则,执行起来不用费脑子,能够很好的庇护它。

只是在传播的过程中,最终目的慢慢被淡化了,或者被有心人有意淡化了,这一系列规则却越来越神圣。

所以说,儒家的解决方案,是可以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人的;却让拔尖的人,不得不屈居之下,委屈自己。

儒家就像是一个谆谆教导的兄长,为了国家富强,社会安定谆谆教导;

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你要这样,你要那样;

兢兢业业把弟弟妹妹爱护妥当,操心不断,把他们当作不会思考,只能依靠哥哥庇护的傻瓜蛋。

众所周知,孔子曾经问道取经于老子,所以,儒家的解决方案,是有借鉴于道家思想的,它的起源是源于智慧。

比如道家智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孝悌的主张兄友弟恭,孝敬老人,不就是像水一样不争和谦让嘛。

孔子对道是很追求,很推崇的,比如: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只不过它的发展却偏离了智慧。

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犹如给机器的指令,机器确实是最容易控制的,但是如果人就像机器一般,他的创造力也会被扼杀。

道家解决方案

道家推崇像自然学习根本规律,这个规律称之为道。

规律和规则不一样,规则是给人定的,是人为的;规律是宇宙法则,生在宇宙之下,就逃不开的法则。

所以说为什么是向大自然学习规律呢?

因为大自然是我们生于其中的一个大环境,也是一个小宇宙;其次大自然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接触到的,我们可以时时刻刻都向它学习。

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人能说出这个根本的规律是什么,因为它是不可说的,所以说:

道可道,非常道

虽然说它不可道,但是它还是有一些特征,可以用于我们去意会的。

大道至简,简而能全:大道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却能囊括万物。道常无名,朴:道朴实无华,而有名是偏离道的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道说出来,往往是淡而没有味道的

所以你就没必要去找很复杂的东西了,因为越复杂,偏离道越远,追求简单是没有错的,大家可以看看我的这篇文章《卢悦丹:向终南懒散人学简单的智慧》,也许对简单有更多理解:

它很朴实无华,它其实藏在很平常的行为中。所以说,很多人追求“灵光一现”,“醍醐灌顶”,“一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也许却是在偏离大道呀!

还是用松鼠的例子!

曾经有一群松鼠,住在一个凶险的森林中,经常有些松鼠因为走太远而迷路或者被野兽吃掉;于是有一只智慧的松鼠王,它决定解决这个事情,它发现,松鼠之所以迷路或者死掉,是因为自身的智慧不够。如果提升了它们的智慧,哪怕走再远,有再多野兽,也能保证自己的平安。于是它告诉大家可以怎样辨认方向,可以怎样识别野兽,松鼠们快乐极了,在森林中如鱼得水。但是还是有些笨的松鼠学不会,鼠王只能叹息说:天道无情,你这么笨,活该被吃,这是丛林法则。

道家就像一个知己朋友,它这样为你指点迷津:

你看这是事物的规律,而你想要达到你的目的,那么接下来你就思考一下,你该做什么?我会给你提供方向,但我不会替你做决定;

它会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告诉你事实是什么,背后有什么规律,至于能否领悟到,能否用到解决自己的难题上面,那要靠你自己的悟性了;

都已经告诉你怎样辨别方向了,出门的时候,你自己就能根据自己行走的方向和路程,推断出回家的路;都已经告诉你如何识别野兽,那么发现野兽的踪迹,你就要小心不要被发现了。

所以懂得了道以后,具体情况,需要依靠自己具体分析,来达到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目的。

所以说,要想有道家的思想与智慧,还真需要那么一点悟性才行。

所以注定,道家的思想只能在少部分人中流行。

佛家解决方案

我们要追求美好,那么就要摆脱痛苦。

佛教认为世间皆苦,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要摆脱痛苦,要怎样摆脱痛苦呢?

要摆脱痛苦,必然要了解痛苦,所以就要思考这两个问题:

痛苦来源于什么呢?

来源于眼耳鼻舌身意,来源于色声香味触法,来源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似乎没有什么不能让我们痛苦,就算让你开心的事情,也有可能让别人痛苦。

所以说:

云何降伏其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怎样降伏那颗有诸般想法,诸般痛苦的心呢?其实不是要降伏.

你可以有这个心,但是你的心不能驻留。

你可以有某个相,但不要着在上面,

你可以有眼耳鼻舌身意,但是不要迷于上面。

所以说: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这一切都是无,你有什么可着的呢?

所以佛经说:

万法皆空

如果痛苦的来源都是空,那还有什么可痛苦的呢?

还是说松鼠的故事吧!

曾经有一群松鼠,住在一个凶险的森林中,经常有些松鼠因为走太远而迷路或者被野兽吃掉;松鼠群内鼠心惶惶,首领烦恼不已,它们觉得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开始厌世,不敢出门采松子,不愿繁衍生息;有个有爱心的松鼠,它想要帮助这个松鼠群,让它们不再痛苦;于是它告诉这些松鼠们,众生皆苦,不止你一只鼠苦,所有的鼠都很苦,你不孤单;这些痛苦都是为了让你成为更好的鼠,这些痛苦都来自于你的心,你的心落在哪里,哪里就痛苦。当你看破一切虚幻,你就发现一切都是空,你的心其实不需要着陆,你才能摆脱痛苦,达到涅槃,这是所有鼠都追求的最高境界。

好了,听完我说的,你还痛苦吗,如果你不再执迷于痛苦了,而是爬起来好好干活,提升生产力,那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呀!

佛家就是一个贴心的大姐姐,她愿意来开导你:

你遇到困难了,内心一定不安吧,一定很痛苦吧。你的双眼肯定被很多表象给迷惑住了吧。没有办法静下心来用自己清醒的大脑来思考解决方案了吧。

你在前进的途中,总是难免身惹尘埃,负重前行时,难免看不清方向。

和你聊一聊,开解一番,给你拨开迷雾,你豁然开朗,你看清楚了,哪些是障碍,哪些是机遇,你知道该做什么了。

于是你重整旗鼓,焕然一新,再次出发。

儒释道三家关系

其实儒释道三家之所以流传至今,自然是因为他们确实能解决一些问题,所以现在很多人说儒家多么的恶劣不好,其实也是有问题的,三家各有所长。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如果把儒释道三种思想,剥离掉其中宗教的意义,只看它解决问题的方向,发现其实我们无时不刻不在用这些思路,在处理我们平时遇到的问题。

因为它就是现在的三种不同的做事风格。

儒家用设定规则来解决问题道家用提升智慧来解决问题佛家用改善心性来解决问题

所以说儒释道三者关系:

共同点,是同为一个哲学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同点,就是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途径。

马云这样说过:

你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没有佛家的思想,不行;如果你在竞争中没有道家的思想,也没有机会赢;如果公司长到一定程度,你不懂得儒家思想的组织体系建设,你没有机会能够持久。

因为你拥有的越来越多,心里挂碍太多,必然烦恼很多,需要佛家的心性才能承载;

在竞争中靠实力取胜,你需要做成事,需要解决真实的问题,那一定需要智慧,应当向大自然这个最大的产品经理学习;

你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大,要照顾到各色各样的人的制度,必定是这统治历史几千年的儒家才可以。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糊,也就是我才开始学中国哲学,这才敢这样大刀阔斧的说一通,哈哈哈……

我是卢悦丹,战胜拖延就找卢悦丹;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