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为什么乾隆爷偏爱那些画纸上的果蓝?
满满的好奇心之外,是源于中国传统本土博物学的认知。
清朝的帝王锦衣玉食、生活优越,除了每日可以品尝到的御膳大菜以外,皇家贵族们还常常喜欢吃一些餐后的小点心,那就是各种各样品相姣好的水果。唐代时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贵妃荔枝,而清代时有乾隆爷茶余饭后喜欢观赏品味的各式画纸上的果蓝。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果篮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神奇的秘密呢?
自幼爱好书画的乾隆爷,可曾真正地品尝到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水果?这些画纸上描绘的水果都有哪些?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文化寓意?在奇妙的博物学眼光之下,乾隆爷的那些有趣的果篮真相在慢慢地漂浮出水面,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花果图谱呈现在了我们期待已久的双眸面前。
原来,大约在乾隆五十一年,一位名叫关槐的词臣创作了一套《写生四季花果册页》,这便是乾隆爷特别赏识的画纸上的果篮。顾名思义,画纸上的果篮并不是用来食用的,也不是像慈禧老佛爷那样用来闻果香味道的,这仅仅是一件平面化二维视角下的果篮。或许,这便是绘画的一大魅力吧,可以让那一道靓丽的美好永远驻足在温润的画纸之上!
乾隆爷肖像
中国传统的博物学有着天人合一的博物情怀以及包罗万象的人文色彩,这是西方博物领域所难以企及的。
01、乾隆爷画纸上的果篮:南北水果分列其中,借用博物学的眼光来审视看待
乾隆爷画纸上的果篮囊括了不少品类的水果,大部分都是一些平日里都可以很容易见到的。其中,既有枇杷、荔枝、梅子之类的南方水果,也有栗子、松果、柏树籽之类的北方干果,此外还掺杂一些莲藕、秋海棠之类的果蔬花卉,令人应接不暇。原来,一部小小的精致画册便可以包揽下大半个中国,在惊叹之余,更多的是来自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中的那一份欣慰!
尤其,那些南方的水果在画册中独占一方天地,在清丽的花束陪衬之下,清甜的果香似乎早已挣脱出画纸,飘散弥漫在了画面之外的空气中。黄灿灿的枇杷、红腾腾的荔枝、圆鼓鼓的杨梅,以及争奇斗艳的紫藤、蜀葵与海棠。即使乾隆爷我在自己的书房内,都可以将各式各样的奇珍异果尽收眼底,快哉快哉。
其中,相较于杨梅和荔枝这两种典型的南方水果,橙黄色的枇杷在画纸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显得那般清新脱俗。枇杷是一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南方水果,它一般是秋现蕾、冬开花,春长果,夏成熟。古人云摘得枇杷一树黄,想必乾隆爷看到满枝黄灿灿的枇杷,在心底也是暖洋洋的。
枇杷与紫藤
杨梅与金丝桃
梅子与蜀葵
荔枝与海棠
说到梅子,估计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便是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戏谑滑稽的故事背后还蕴藏着丰富的博物学知识。原来,梅子这种水果直接食用起来并不好吃,可是它本身酸溜溜的、所含水分比较多,很容易能够刺激唾液的产生,所以当众多口渴难耐的将士们听到前方有一大片梅林之时,自然便按捺不住内心澎湃激动的情绪。
诚然,梅子其实在最早是用作醋的替代品,早先人们没有学会运用发酵的方式来生产醋,于是就会选用梅子的果酸来替代,正如古语所说的那样: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那句成语盐梅之寄讲述的也正是在古代劳动人们的认知中,咸味第一、醋味第二的民间淳朴道理。
荔枝自古以来就是水果领域中十分娇宠尊贵的存在了,荔枝在唐代号称百果之中无一比,有百果之王的美誉。当年杨贵妃为了能够在长安城中吃到一颗新鲜的荔枝,朝廷每年便专门安排岭南地区进贡上好的荔枝供贵妃享用。在《唐国史补》中有专门的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就连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都禁不住诱惑日啖荔枝三百颗,何况乾隆爷呢?
在这样一部清奇的图录中,柑橘和柚子之类的水果十分令人瞩目。柑橘是我国最早栽培的水果,现在还有距今多年,南宋韩彦直所著的世界最早一部柑橘专著《橘录》传世。香橼这种柑橘属果实,已经有多年的栽培史,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就有记载,当时被称之为枸橼,这种水果体型较大,但是味道酸并不好吃,不过果实具有挥发性芳香油,人们常常将其放置在室内做清供,以使室内空气芳香。
古人在居室中放置水果来清新空气
而其中北方的干果自然也少不了出现在这部画册之中,当年清宫点名将产自东北的松子列为贡品,所以每年内务府驻东北地区的办事处打牲乌拉衙门都要进山采集松子进贡给清宫,当时主要以松子和松塔的形式进贡,清宫似乎除了食用以外,主要还是用于祭祀神灵的贡品。
当时采集松子的方法十分落后,可以说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方式,打牲丁(采松子的兵丁)先将长满松塔的大树砍到,然后再一一采收。康熙皇帝不愧为圣主,环保意识也是超前的,他觉得这样采松子无异于杀鸡取卵,这样松树越来越少,采集的松子也会越来越少,于是发出谕旨要求兵丁设法上树采收,这样才使得松子采集比起其他貂皮、人参的采集维持更长的时间而不衰退。
乾隆与康熙
02、乾隆果篮背后的文化寓意,每一种果实其实都暗喻了一种吉祥的符号寓意,深刻而不深沉
在关槐为乾隆爷所创作的这套《写生四季花果图册》中,各种水果的色相与味道都没有抹杀掉其背后浓郁的文化寓指,画的虽然简单含蓄,隐射出来的文化寓意却格外深刻。比如,画册中的桃子,其实就是长寿的象征指代。在古代,桃树被认为是一种可以驱邪避难的神奇植物。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已经点明了桃符在新春佳节时充当的必要角色。在元日时分,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庭之上悬挂桃符或者桃木剑用以辟邪,一般每个桃符上都会写有可以斩妖除魔的神荼、郁垒两位天神的名字,做法都比较讲究。此外,桃子还经常与蝙蝠搭档出现于同一个画面之中,形成了福寿双全的好彩头。
图册果篮中的石榴浑圆丰满,颗颗果粒宛若殷红的珍珠,多用来象征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美好寓指。其实,石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特别喜爱描绘的一种植物题材,在南宋鲁宗贵的《吉祥多子图》中,石榴与柑橘搭配出现,橘也被写作桔,谐音似吉,所以它们共同组合而成了吉祥多子的传统符号化的寓意。
除了桃子和石榴,还有另一种北方不常见的水果也出现在画册中,这就是作为芸香科的佛手,可以说佛手是香橼的一个变种,因果皮开裂似双手合拢故名佛手,这个名称的谐音很像福寿的发音,所以使得佛手在中国文化中同样有着很吉祥的寓意。
03、中国传统博物学的变迁之路:天人合一的博物情怀以及包罗万象的人文色彩
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学,可谓是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所有古代人们对于自然世界的最为直接的认知。
博物学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但是也众说纷纭。当西方的文化观念如同洪水猛兽一般袭来之际,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些中国最为传统的那一部分文化呢?
纵观博物概念的变迁,可以发现它实际上来源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是为人服务的,其中中国传统的博物的目的是为人,所以就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明显的实用性,万事万物都要为人所用;二是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所以中国传统博物学著作如《山海经》、《博物志》就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
中国传统“博物学”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有着大量可以挖掘的博物学知识,就像乾隆爷自己特别喜爱的这套果篮图册一样,具有着一番独特的中国风情怀。它是质朴的、是含蓄的,在表面的浮华之下是深刻的文化寓指以及鲜明的古典内核。从自然到绘画,再从绘画到自然,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颠倒过程,而是一种对于本有认知的重新把握。
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博物学”
时光易逝,传统永恒!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绘画中的那份天然与真趣,更多的是一份理性与包容!
毕竟,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探求真知的道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