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礼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高尔基曾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不断成长和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到中年才真正明白,只有管好自己,劝好自己,才能做好自己。
管好自己,不听议论
作家章岩说:
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议论,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长此以往,生活就会失去方向,就像激流中的小船,总在漩涡里打转,迟早会葬身水底。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驴友进山徒步,有个人一不留神掉进了坑洞,右手和双脚全部摔断,只剩下左手还能动。
地面上的人乱作一团,有人想找工具搭救他,有人说也许洞不深,他能自己能爬上来。
落入洞底的人仰头看向洞口,坑洞很深,又陡峭。
绝望之际,他突然发现洞壁上长着很多野草,他便用左手撑着自己,用嘴巴咬住野草,一点一点往上爬。
洞口的人大声为他加油,当他爬到洞口附近,同伴们才看到他用嘴咬着野草攀爬,忍不住议论起来:
“哎呀,你看他多狼狈,他这样肯定爬不上来了。”
“天呐,手脚都断了,会不会变成残废呀?”
“太幸运了,如果他摔死了,庞大的家产就成为别人的了。”
听到议论,那个人非常生气,忍不住大声喊道:“你们都给我闭嘴!”
就在张嘴的瞬间,他再次掉入坑洞,这一次当场摔死了。
生活中谁都难免遇到困境,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受杂言乱语的干扰,勇敢地往上爬,时间会给每个人答案。
无论身处何种情况,只要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专心致志地努力,哪怕只有微弱的希望,也大多能获得成功。
真正厉害的人,面对别人的议论和评价,永远头脑清醒,不会迷失方向。
他们会从四面八方的声音中筛选对自己有用,那些无用的,他们只会置之不理。
行至中年,越来越懂得,生活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管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巴,是我们一生都需要的修为。
劝好自己,不攀比
有人说,不幸的人,总是看着别人拥有的;幸福的人,总是记住自己拥有的。
一位微博网友曾经分享自己的故事:
45岁的王姐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作体面又轻松,老公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事业有成。
他们的儿子在读高三,女儿读小学,听话又懂事,学习成绩也很好。
在外人看来,王姐家庭幸福,婚姻美满,妥妥的人生人家。
然而,王姐却不知足。
她对老公说得最多的话是:“你能不能再多挣点钱?跟你合作的张老板家已经搬进别墅了,我们还住在商品楼里。”
她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是:“你李阿姨的孩子都考上国外的名牌大学了,你们能不能争口气,也考上那样的大学。”
如果老公忙于应酬回家晚了,王姐就会抱怨:“别人家老公都能在家陪陪老婆和孩子,你整天就知道工作。”
老公被抱怨久了,忍不住回怼:“我这么拼命工作,还不是为了让你早点搬进别墅?”
这样的攀比,让老公身心俱疲,让孩子避之不及。
爱攀比的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永远不知足。就像王姐,她看不到自己拥有的,她的眼睛永远盯着别人拥有的。
反观那些没有攀比心的人,他们更懂得享受生活,享受拥有的一切。
《论语》中记载:
一天,孔子在众学生面前夸赞颜回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吃简单的饭菜,饮瓢中水,如果换做别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太苦了,但颜回却乐在其中,享受生活的滋味。
作家郑辛遥说:“生活之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攀比的本质是想要得到更多,攀比的人,眼睛总是向上看,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
被欲望遮蔽的眼睛,看不到山清水秀,满眼苦海。
心若装满欲望,开豪车,住豪宅也会觉得日子是苦的。
《菜根谭》中写道:“不以贪为宝,所以度越一生。”
做人不贪,才能超越物欲,过好一生。
人到中年,把握当下,珍惜已经拥有的,放下攀比,才能让心自由,让人从容。
做好自己,不讨好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桓温与殷浩名声不相上下,桓温心高气傲,一直想与殷浩一较高下。
一天,桓温遇到殷浩,便问殷浩觉得他们俩谁更厉害。
殷浩却气定神闲地回答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桓温一心想比较,殷浩却只想做好自己。
认同自己,做自己,才能活得通透。
做自己,是一种自信。
不需要刻意讨好别人,因为所有的刻意讨好,都是一厢情愿。
你以为讨好别人,别人就会珍惜你的好,回馈关心和帮助,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女主角松子一辈子都在讨好周围人,她的生命似乎就是为了别人而存在。
从小到大,她努力做一个乖乖女,竭尽全力地讨好爸爸。
她成绩优异,听话懂事,她按照父亲的意愿选择大学,只为了用顺从换来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