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美好和残酷并存的。
印象中上次看过的画风平静但是内涵极深的电影,还是树木希林主演的以茶道为道的《日日是好日》,而这次让内心有同样感受的影片,则是韩国导演李沧东自编自导的电影作品:《诗》。用美好和凄惨来形容它都不为过,因为这部影片,自始至终都在进行着理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两者之间的拉锯战,如此浓缩下来,足以用凄美这个词来形容这部影片。
1
花一样的女子
主角杨美子是一位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她66岁,独自一人带着远去釜山的女儿留下来的外孙小旭一起生活。她的生活不富足,平日,需要去做看护打零工来维持她和外孙的生活。
这个外婆,在人群里时常穿着她喜欢的印着美丽花朵的外套和半身裙,因为她喜欢花,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的;她也喜欢在包包里随身带着自己的用以写诗的小本本和笔。画着淡妆、气质淑雅的美子,单从外表上看,像是个每分每秒都在感受着岁月静好的人,像个让人感觉到充满阳光明媚的田园诗人。
花,在美子的生活里代表着美好,代表着理想国的世界,代表着精神世界的丰盛和充足,她是一个心里有诗歌的人,纯粹而美好。
但是,生活没有让美子在纯粹和美好中一直明媚下去,她遭受的重大磨难,将她内心存在的美好撕得粉碎。
如果在外孙小旭的事情没有爆发以前,外婆的生活还能保持着身心的平衡与愉悦,即便是被医生告知自己身患阿尔兹海默症,也没有影响到外婆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她甚至重拾了小时候的写诗梦,在空闲的时间里专程去听老师的诗歌讲座。
2
破成碎片的声音
只是,杨美子内心平衡的打破,是从她得知外孙伙同其他5个男孩,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不停地触犯了青少年的禁忌,去欺侮一名女孩子,导致她跳河自杀的这起骇人听闻的事件。
其他5位男同学的家长,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父亲为代表出面,商讨出了每家出万韩元、共计万韩元赔付给女孩家作以了事的决定。这件事,同样是和校方提前沟通好了的结果,因为校长也不愿这样大的社会新闻被民众所知,害怕损害了自己学校的名誉。
而外婆,在这个事件中,似乎完全没有抉择的权力,他们给她的任务,就是去执行,并不关心她是否承受得住。就这样,原本在生活里憧憬着美好的外婆,瞬间成为了为外孙小旭犯下的罪行的承担者。
影片中外婆的形象,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一个弱者的象征性存在:在社会分层中,她是老人;在社会阶层中,她生活在底层的位置;在男权为主导的社会体系中,她是女人。
影片很强烈地把外婆的弱势形象和她要承担的沉重责任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就像是把美好的一切放在高清的镜头面前,让观众看到它一点一点被撕碎的感觉。
这种以极大的明快表现极深的悲伤的拍摄手法,和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有一点相似之处。
外孙的事件本来应该是她女儿要承担的责任,却都要让她一人独自承担,why?
当其他5个犯事的男孩由代表父权和强势的爸爸出面为他们摆平事态的时候,外婆只能硬着头皮和他们坐在一起;当外婆因为生活困顿拿不出万时,这些男人们没有谁愿意借钱给她;当一群大男人觉得需要到乡下拜访那个跳河自杀的女孩子的妈妈时,他们当仁不让地派去了外婆,甚至还埋怨她穿得太好了,和乡下的氛围不搭配;当外婆拿下了自己的尊严,满足了做看护那家会长老头的两性需求而拿到了万韩元时,这群男人一脸兴奋地问道:“怎么,抢到银行了吗?”
人性的冷漠、自私和无情,在这些男人中,将人世间的某些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管是严重到犯罪的外孙小旭,还是想拿钱息事了人的学生家长,或者是挂着教育家的外环,实施着肮脏事态的校长,全都对自杀女孩的死毫无愧疚和自责,一张张冷漠的脸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忍不住会让人发出一系列的灵魂拷问:这个社会究竟是怎么了?
深究起来,《诗》这部电影是带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批判性和人文主义关怀主题的影片,略带摇晃感的手持镜头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观感体验。
但是,它最让人觉得震撼的地方,在于画面滤镜的运用: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代表黑暗、混沌和不堪的暗影镜头,我们从头到尾看到的是清新感十足的滤镜,却不曾想到在这样堪称风和日丽的镜头之下,铺展开的是一段沉重的犯罪故事和多重人性的黑暗面。
导演李沧东究竟是看得多透,才能用这种云淡风轻的态度去讲述那些恶劣得令人发怵的故事啊。
美子热爱生活和热爱诗歌不假,但是她的生活何尝经历的不是千疮百孔的折磨?经历过这些本不该属于她的沉痛重担之后,美子脸上温柔的笑容逐渐减少。
女儿的失责、男人世界的自私与冷漠、外孙犯罪之后的冷漠与毫无反省、为了那些沉重的罪责甚至要委身自己去换取金钱、她还要承受病痛带来的不适感,这些诗歌之外的美好一并袭来哦,击碎了外婆内心满满的温柔与希望。
3
最后的诗歌
外婆努力写完的一首诗名叫《阿涅斯之歌》,这首诗既是交给老师和自己的作业,又是送给去世小女孩的一首挽歌,影片里的外婆,真像是从诗歌里来,又从诗歌里去的感觉:
(外婆的声音):
那边是怎样的呢?
会有多寂静呢?
傍晚依旧会有晚霞
能听到飞向林中的鸟鸣吗?
没能寄出去的信
你还能收到吗?
没说出口的告白
能传达给你吗?
时间会流逝
玫瑰会凋零吗?
现在是要道别的时刻
如同停留纵逝的风
如同影子
没有实现的约定
最终成为秘密的爱情
(小女孩的声音:)
亲吻我悲伤的脚踝的那一片叶子
连同跟随我的脚印
应道别的时刻
现在黑暗降临
蜡烛会再次被点亮吗?
我在祈祷
希望没有人流下眼泪
我是多么热切地去爱着
期盼你会知道
仲夏那长久地等待
如同父亲脸庞的老旧里巷
连羞涩背过身的野菊花
也知我有多么爱你
因你的小声哼唱
我是多么心跳不已
我祝福你
在度过黑色江水之前
用尽我灵魂最后一口气
我开始梦想
在某个晴朗的早晨
再次醒来
以惺忪的双眼
希望在枕边
再次遇见你
突然想起了高晓松说过的那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美子生活的写照。
但是高晓松没有说的是,诗也是美好和痛苦的结合体,一些美妙的诗歌却是在诗人在经历了极大的痛楚之后才创作出来的,一如本片的外婆美子。
出现在后段的这首诗,应该是暗示了杨美子的结局是自杀了。
她的身体和她的内心,都受到了这个污浊世界的污染,这些外在的压迫与她自己的生活哲学有太大的出入,她一直都说:“做人啊,要一直让身体干净,身体干净,心才会干净”。
可是,生活带给她的是什么呢?
所以,杨美子的结局我会理解,同时也为她感到心疼。
用最平静的情绪去表现最沉重的痛苦,原来是这么的戳心。
在平静的画面下看了一部具有深意的电影,印象太深刻了。
看完之后,内心很长时间无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