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她是上帝,也是人类,爱到尘埃终被弃,评 [复制链接]

1#
专家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222/5951583.html

松子一直觉得自己从没得到过父亲的爱,但是当父亲去世后,她偷偷溜回家,发现自从她离家出走后,父亲的日记里,结束语都变成了“还是没有松子的消息”

那一刻,她泣不成声,她这一生的抉择与反抗,都只为一个迟来的微笑。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也道破了松子的命运。

幼儿往往是弱小的,需要保护的,它们的脆弱决定了其对身边最亲近最强大的人有着天然的依赖和模仿心理。

如果这种依赖性心理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情结,缺爱的孩子们总会无时无刻处于自省的状态——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所以我不配被爱呢?

爱的坑洞

松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童年缺爱的例子,在电影里我们几乎很难看到松子母亲的出现,父亲的身影占据了她大部分的童年记忆。

但是松子父亲的爱全部都被病弱的小女儿——松子的妹妹夺走,她总是被忽视的那一个,不仅礼物没有份,就连简单地关心陪伴仿佛都是一种奢望。

医院探望完生病的小女儿后,父亲带她去吃了煎饼,去了游乐场,她跟着台上的小丑做了一个鬼脸,父亲的常年阴郁的脸上才浮现出笑容。

从此那个鬼脸变成了她遇到困难或想要讨人开心时,下意识会做出的表情,但正是这样一个鬼脸,让松子变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她需要不断地讨好别人甚至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获得一些被爱的感觉。

她太缺爱了,对爱的近乎偏执的追求会成为非常可怕的心理缺陷,变成吞噬自我的黑洞。

不计一切的付出

松子寻找的伴侣也很明显地带有其父亲的特征,对她缺乏关心,甚至使用暴力。

第一任是个作家,此人自诩为“太宰冶”,但空有一身才华却毫无担当,也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

甚至要求松子去当脱衣舞郎赚钱,最后他自杀死在了铁轨之下。面对这样一个男人,松子却始终把他当作唯一真正爱过自己的人。

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她在这段感情中没有犯错,松子她用尽所有去讨好他,付出了一切,他死的时候,她并未阻止。作家的死,反而是为他们的感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第二任是作家的竞争对手,因为在作家面前太过自卑,所以他占有了松子,让松子当自己的情妇,而松子为了获得那一点点温暖,越过了自己的底线,甘当小三,又忍不住得意洋洋跑去向对方妻子炫耀,最后落得个被抛弃的结局。

后来她衣服一脱,赚得盆满钵满,钱却被第三任男朋友骗走,愤怒之下,她用刀结束了对方的生命

杀人后逃跑的松子遇到了第四任,一个其貌不扬的理发师,正当她以为找到人生归宿的时候,被追上门来的警察带走。

童年记忆中的游乐场画面在电影中反复出现,那似乎是松子冰冷的一生里难以忘怀的温暖记忆。入狱以后,本面无表情,行尸走肉的松子却在看到盘中煎饼的那一瞬间泪流满面

煎饼代表着父亲赋予自己的仅有的一次陪伴与温暖,重唤了她心中渴求爱的火焰,于是她努力改造,想早日出狱回到理发师身边

然而可笑的是,在一个樱花飘落的季节,重获自由的松子却发现那位理发师早已结婚生子。

松子这一生,唯一爱过她的大概只有学生阿龙,他们的爱激烈火热,但是阿龙是个懦弱的人,和松子一样,极其自卑,他认为自己只会为他人带来不幸,于是给了等待了自己八年的松子一拳,结束了这段恋情。

松子所求的东西,仿佛永远不可得。

在拥抱生活的那刻毁灭

电影的结局也非常具有戏剧性,好不容易振作起来,想要再度拥抱生活的松子,为妹妹理发,代表她与原本的那个缺爱的自己的和解。

但正在人生似乎要跳脱泥潭的时候,她被一群路过的小孩子打死了。

这是一个荒谬又非常合理的结局。

她和妹妹的相处决定了她和孩子之间相处的状态,她不喜欢自己的妹妹,恨妹妹夺走了父亲的爱,却又不得不保护她,就像她对少年时偷钱的龙一那样,龙一曾站在教室窗口边问了她一句话:“老师,你明明不喜欢我吧”

尽管她的确不喜欢他,但还是无条件为自己的学生辩护,主动将罪责揽上身,这样做的结果却是被龙一背叛,弄丢了教师饭碗

这是她颠沛流离的开始,也暗示着她生命结束的方式。

松子在希望重燃的那刻与一群夜游的孩子相遇,她外表邋遢,行为古怪,扯着嗓门吼出的是对这群人的关怀,劝他们早点回家,这是她对待妹妹和少年龙一的方式。

命运的齿轮在这一刻重合,少年们不但没领情,反而举起了手中棍棒,彻底结束了她被“嫌弃”的一生。

少年是暴力的,无畏而无知,松子是柔弱的,只知道一味讨好别人,两股差异悬殊的力量碰撞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

沉重的上帝之爱

“像姑姑那样,让人欢笑,让人打起精神,热爱别人,就算自己变得伤痕累累,孤独一人,不入流,甚至笨的不行,我却觉得这个上帝值得信仰。”松子的侄儿是这样评价她的

所谓的上帝之爱究竟是什么呢?

松子对她生命里的男人们可谓是逆来顺受,他们带给她伤害,颠覆了她的一生,但是松子还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原谅一切的背叛和暴力。

松子所求的东西少的可怜,她只期待有人对她露出微笑,期待当她喊出“我回来了”,会紧跟着某人的一句“欢迎回家。”

她几乎牺牲了自己的所有,可为什么换不回一丝简单的回报?

人类的利己主义就决定了,人性最终还是自私的,那些无私的,拥有“大爱”的人,所付出的东西太容易获得,也就失去了价值

就像袁隆平,为水稻增产奉献一生,才有了今天人人都不会挨饿的局面,但是还会有人玷污他、抹黑他,无数餐桌上剩下的白花花大米被当成垃圾、泔水随意倾倒。

宽恕别人,无私付出的上帝之爱落在一个普通女子的身上,沉重的负担会让她走向毁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