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与由来你知道吗 [复制链接]

1#

--

昨晚给老爸打电话,说到最近工作很忙,昨天又是元旦,超市搞活动,很多人都开始备年货了,自然就忙上加忙了。

今天又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味的准备,而猪肉自然是年味里面不可或缺的食物。

我跟老爸说:猪肉今年这么贵,过年咱就不吃腊肠啦。

老爸说:那不行!虽然贵,但是这个腊肠肯定是不能少的,多多少少还是要准备的。

确实,过年的餐桌上要是没有腊肠腊肉,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年味儿也就没有那么浓厚了。

想必很多家长都和我老爸有着一样的看法,虽说今年猪肉很贵,但是腊肉腊肠是绝对不能少的!

提起腊肠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中国的腊肠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腊肠约创制于南北朝以前,始见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的“灌肠法”,其法流传至今。

中国灌肠腊肠不加淀粉,可贮存很久,熟制后食用,风味鲜美,醇厚浓郁,回味绵长,越嚼越香。

远胜于其他国家的灌肠制品,是中华传统特色食品之一,享誉海内外。

在以前腊肠是每年过年前制作的食品,而现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吃到腊肠了。

但是过年吃自制的腊肠已经成为了南方很多地区的习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所以,无腊肉,就无年味。

随着腊八的到来,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开始准备年货了。

所以,你会看到,无论是在街头还是在超市,都陆陆续续地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

那么,腊八作为过年的前奏曲,又有着哪些习俗呢?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喝腊八粥呢?

腊八节的传说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佛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

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粥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非常盛行。

“腊八粥”的用料十分讲究,粥料为:

两黄米(小米、黄米);

两白米(大米、江米);

两豆(红小豆;绿豆);

两果仁(核桃仁、杏仁);

两干果(小枣、葡萄干);

外加菱角米、栗子米、花生米、榛子仁、松子以及白糖、红糖、乳蕈(牛奶、香菇)等合水熬煮。

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这一传统习俗延续至今,“腊八粥”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受到老百姓的喜爱。

腊八节的习俗

全国各地,由于风俗习惯喝饮食习惯的不同,因此在腊八节这天,对于吃食也有所不同。

01

喝腊八粥

注重传统的中国人更是觉得,腊八节喝腊八粥是这一天一定要做的事情。

在腊八节这一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才是对上一年的完美收尾,以及对新一年的美好展望。

一碗腊八粥,热乎乎、甜滋滋,为新年讨个好彩头!

02

泡腊八蒜

泡腊八蒜主要盛行于我国华北地区。所用材料和做法都非常简单。

就是将醋和剥了皮的大蒜瓣儿,一起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蒜将蒜的辣和醋的酸香溶在一起,打开罐子,香味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03

晒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黔县人平时习惯将腊八豆腐用草绳挂在通风处,吃时摘取。

04

吃腊八面

过去在陕西大荔和临潼、凤翔一带腊八节这天人们煮面敬神,因之叫“腊八面”。

由于北方的一些地区不产或少产大米,所以,腊八这天人们不喝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头一天把面条擀好,臊子准备好,到了初八这一天的早晨,全家都吃腊八面。

起初关中农村的腊八面是用小米、黄豆煮粥下面条,而后用八种蔬菜和肉爁(làn)做成臊子下面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豆类与菜系相结合,用核桃仁、芝麻、花生米、莲子、青菜、菠菜、黄花、木耳等同面条同煮,调成汤面,营养丰富,十分好吃。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浓浓的年味从眼前这碗腊八食物拉开了序幕…...家家户户充溢着祥和与欢乐。

祝您腊八快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