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让你跟电影中的某个人物交换几天人生,你选谁?”
在这个问题下面,最高赞的回答是:
“松子吧。我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和爱情,希望她在那几天快乐。”
记得当时,只是看到了这个回答,就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既觉得温暖,又有些好奇。在松子身上,究竟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只是因为各种原因的耽搁,一直到前几天,才完整的把这部电影看完。
如果不是因为之前对这部电影有一定的了解,看电影的时候,我大概会觉得这是一部轻松明快的喜剧电影。
因为整个电影的配色太鲜艳了。处处都充斥了五彩缤纷的鲜花,明快艳丽的歌舞。
用最浪漫最绚丽的呈现,却讲述了一个如此沉重的悲剧故事。
以喜写悲,谁又能说,这不是导演想呈现的另一种黑色幽默呢?
在松子的一生当中,仅仅因为童年时,偶然间做出的一个*脸,换回了父亲对她展露的笑颜。便开启了她一生的悲剧。
在生命中,她遇到了五个男人,每一次与对方的相处,都像一只飞蛾,用尽全力,奋不顾身。却始终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爱”。
最后,在父亲的日记中,在妹妹的挽留中,在自己想象着给虚幻的妹妹修剪了一个美丽的发型之后。
终于发现,自己一直所追寻的爱,就在自己身边。
却在绿草如茵、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在星光熠熠、浪漫无比的星空下,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松子的一生,我只能想到四个字“重复不幸”。
这些被不断重复的不幸是什么?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强迫性重复”
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雅内曾提出:那些经历了创伤的个体,仿佛人格发展在某一个时刻停了下来,而且不再能够吸收新的元素以扩展自己的人格。
弗洛伊德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观点:“如果没有能够整合好创伤,那些被压抑下去的东西‘注定’会变成‘当下的经历’被重复出来”。
为什么有人会一直重复不幸?
1、让自己回到熟悉的感受中,试图逃避面对未知的恐惧
有些时候,人们在经历了某种创伤之后,虽然在那个当下,自己本身难过的感受是真实发生的。
只是,在事情过去一段时间之后,除了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创伤体验外,还有另一个自己习得的信息是:“在这样的场景中,发生的事情,我是有能力靠自己的能力挺过去的。”
如果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那么自己即将面对的或许可能是完全未知,全新的,自己无法掌控的另一种恐惧。
虽然重复创伤令人痛苦,但直面未知,在更多时候,会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2、复习自己习得的应对创伤的方式
就像电影中的松子,她所不断重复的“创伤”,就是让自己一直处在“不被爱”的环境当中。
当她偶然做了一次*脸,成功的让父亲展露笑脸的时候,是她整个童年生活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