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松果招募丨新年,把爱带回家 [复制链接]

1#

1

春节,是每年,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抹杀的一个期待。过年回家,只要那个家还在,就是一种无法排斥的*牵梦绕。年是一种殷殷亲情累积凝注的仪式,年货就是这殷殷情最聚义的寄托。

《三联生活周刊》出版年货专刊已经第四年了。

第一年,我们去寻找真正的可以携带的年货,无论是正在流行的秃*油,还是已经快绝迹于江湖的叙府糟蛋,那些腊肉香肠和火腿,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年货里,贯穿其中的是一代代传递的手艺,还有为了迎接团年,家长们大肆张罗的心意。后者,可以说是中国年货的精神支柱。

第二年的年货寻访就没那么方便了。因为可以携带的年货,种类有限。我们开始以地区为轴线,从寒冷的敖鲁格雅,到海南的崖洲,去看看当地人怎么过年,结果发现,中国人的年,少不得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最应季的菜肴、最精心的烹饪,以及最珍贵的食材,都是我们找寻的新目标。

年货第三年,目标更清晰。我们选择了以美食著称的若干区域,去认真考察那些可以端上年夜餐桌的菜肴。不过,最终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什么样的年夜饭,最重要的还是心意——一种对饮食极度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中国的美食系统,每一道关卡都少不了,最好的材料、最漂亮的刀功、最花力气的搅拌、最耐心的烹调。许多年夜菜肴,是以慢炖著称的,炉子上小火煨煮的各种食物,慢慢地散发出香气,等到整个屋子弥漫着那个味道的时候,年就到来了。

今年,我们第一次尝试带着新的视角去华人传统保存的不错的几个地区,不仅仅是吃,更要观察家族迁徙、因地制宜、*经条件都变化了的吃,也许就是我们未来的吃,未来的过年方式。

这次和我们分享的三位记者分别去到了港澳台新马,采访了出演中国版《孤独的美食家》的赵文瑄,在新加坡感受到民族融合造就的宽广胃口,在香港吃到了已经失传的功夫菜蚝豉松。“大家不点某些菜,是因为忘记了它们有多好吃。”

◆主题:《三联生活周刊》年货系列的幕后,用调查记者的手段寻找真正的美味

◆嘉宾:葛维樱、俞力莎、丘濂、曹玲(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时间:1月22日15:30-17:00

◆费用:30元/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