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金秋之壮美松子山
10月19日,洪昌兄约我去平邑玩。最近四五年,我多次跟他外出。时逢金秋,岂能不去?
在新汶汇合后,便一路赶往平邑。洪昌兄对蒙阴、泗水、平邑情有独钟,去了不知多少次。一些小山,也不知爬了多少回。而他钟情山野,不走寻常路,也颇合我的志趣。
经岳家庄,过放城,到平邑的岐山村。东行不远,一座小山映入眼帘。洪昌兄示意去山上看看,我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车北下土路,遇一水库。过水库,那荒山野岭间的土路,犬牙交错,坑洼不平。我提议将车停下,步行前往。洪昌兄多次走川藏线,此路乃小菜一碟。于是左弯右拐,趋高就低,将车开到山脚下。
山不在大小,各有情趣;树不在高矮,自生风情。那山野之树,生于石隙间,自是一树红叶;山腰的巨石像故友,三二相依,恭迎我俩的到来。于是攀石越树,随走随拍,甚是惬意。
来到山顶,却见那娇羞的松树,三二一组,或三五成群,曲干斜伸,华盖如伞,甚是妩媚。禁不住左拍右拍,留下最美的画面。
至另一山头,见苍松之畔,立有一碑。观其铭文,始知此山叫松子山,此碑为松子山阻击战纪念碑。年4月,为阻击国*增援部队,解放*某部一个排坚守此山,与敌激战一整天,全部壮烈牺牲,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康阜庄父老不忘先烈英雄事迹,特置碑刊文,以昭告后人。
读罢碑文,不禁让人唏嘘。不起眼的松子山,没想到还有如此壮阔的一章。环视四周,青松默立,巨石无言。无名英烈长眠于此,听松涛阵阵,看日新月异,也该含笑九泉了。
纪念碑北面,巉岩突起,势若咆哮。松弄清影,野花杂陈。坐于其上,看远村近舍,观金秋壮美,不禁欣欣然。
择路返回,遇一石屋。顶塌墙毁,甚是荒凉。看四周,以前可能还有个院子,住着一户人家。我甚至想,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是不是曾在这里喝过水,吃过饭,度过他们最壮美的时光?
离开石屋南行,见山岩竟呈流淌之状,甚是壮观。中间颜色稍深处,勾勒出雄狮头颅的模样。拍下再看,惟妙惟肖。其不远处,有棵野树自岩隙间探出,其干虬曲,其叶葳蕤。老张虽爬山无数,见此也不免动容。平心静气,口占四句诗:
零落岩隙不自弃,
生根出叶运太极。
静观山河日月变,
我思我在我不疑。
回来查询,竟发现此树为菩提。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开悟,菩提树在佛教中代表觉悟。有幸一见,真是缘分不浅。
来时的路上,洪昌兄见村民正刨地瓜,特停车询价。问好了价格,还问了人家住址,想去人家家里买些。返回的路上,却见那刨地瓜的夫妇,装好车欲走。真是太巧了。如此,三轮车在前面走,我们的车后面跟着,省了打听的麻烦。
车到那个人家门口,车上卸下地瓜,让我们挑。洪昌兄挑了大半袋子,整整60斤,付给人家30元。人家出的价格,他连讲都不讲,给钱走人。其实,收地瓜的才4毛来钱。对寻常百姓,洪昌兄有颗菩萨心肠。
所以,跟洪昌兄爬山,自在尽兴;见他行事,心里敞亮。每次跟他出游,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文、图/向秋)
作者:向秋
向秋,本名张永田,山东新泰人,《泰安日报今日新泰》副刊编辑,爱好摄影,喜欢文学创作,醉心乡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