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腊八节,中国的感恩节天寒地冻腊八粥暖 [复制链接]

1#
行*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huajiangst.com/xishang/1458.html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天是腊八节,俗称“腊八”,腊八一到,年的味道就开始蔓延开来了。有人喜欢把腊八节比做“中国的感恩节”,因为它源自祭祀祖先和神灵。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二:

一曰“腊者,接也”,

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

二曰“腊者同猎”,

指在冬月用猎物祭祀先人,

以祈求福气。

古人有“腊八”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腊八节最著名的民俗活动就是

吃“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

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

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正宗的腊八粥,

一般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

*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

红枣、花生、莲子、栗子、桂圆等干果。

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

更是养生佳品,

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

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

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

都要做腊八粥。

在清代,雍和宫的腊八盛典极为隆重。

雍和宫内有一口直径为2米,

深1.5米的古铜大锅,重约4吨,

专用熬制腊八粥。

如今,每逢腊八节,

全国各地的寺庙

也常开展施粥送福的活动,

送温暖、求平安。

腊八粥的甜香,氤氲着家的味道,

也酝酿着春节的喜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特别讲究人要常怀感恩之心,

所以腊八节的这一碗粥,就先奉给我们的父母和师长吧。

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一谷一粟,浓缩一年的生活味道;一粥一餐,香气中氤氲新年期待。桌上摆满了大米、糯米、薏仁、红豆、绿豆、莲子、红枣等等食材,孩子们跑进跑出蹦蹦跳跳,大人们忙着煮米熬粥,汇集八方食材和米共煮一锅,有“合聚万物,调和千灵”的吉利之意。将新一年的祝福心意都融入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中,分到每个人的手里,脸上洋溢着过节的喜悦。

让我们舀上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坐下来品一品名家笔下的腊八佳作。

老舍:粥里有各种豆像“农业展览会”

老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这样写道: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品读此文,老北京人过腊八的热闹场景,便浮现于眼前。

冰心:蕴含对母亲最深的怀念

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

冰心在《腊八粥》一文中详细生动地描述了煮腊八粥的情节: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字字珠玑,贴切恰当。

沈从文:闻到香味就得咽三口以上的唾沫

沈从文(年-年)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沈从文在《腊八粥》中写道: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锅中的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多了,它会起锅巴……

在这篇文章中,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梁实秋:祈求团圆家家熬粥送亲友

梁实秋(-),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腊八节的内涵,在梁实秋笔下是祈求团圆的心愿。他在《粥》中写道: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我父亲的二舅父)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的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两锅内容不太一样,大的粗糙些,小的细致些,以粥果多少为别。此外尚有额外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红丝青丝、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自从丧乱,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兴致未减,材料难求,因陋就简,虚应故事而已。

周绍良:温暖滋补甜咸粥各具特色

周绍良(-),红学家、敦煌学家

作家周绍良在《记腊八粥》中说:

有的地方,只认为吃了腊八粥,也就是说春节将临,农事已完,带有庆丰收的意思。有的地方,用白果、花生、莲子、红枣、板栗诸般果实,和上姜桂调味品,掺在米中煮成,谓其温暖滋补,可以祛寒。而南方某些地方,在腊八这天,除了烧煮甜腊八粥外,还有用青菜、胡萝卜、豆腐、雪里蕻、*花、木耳切丝炒熟合于白米煮成了的粥中,谓之咸腊八粥。

周绍良这里,腊八粥不再只是一味食品,里面还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呢。

王蒙:兼收并蓄来者不拒是粥中之王

简介:王蒙(-),当代作家、学者

王蒙在《我爱喝稀粥》中写道:

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北方农村普遍熬制的“腊八粥”,窃以为那是粥中之王,是粥之集大成者。谚曰:“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谁家的粮食堆成尖”。是故,到了腊八这一天,家家起五更熬腊八粥。腊八粥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凡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紫米黍米(又称*米,似小米而粒略大、性黏者也)鸡头米薏仁米高粮米赤豆芸豆绿豆江豆花生豆板栗核桃仁小枣大枣葡萄干瓜果脯杏杜莲子以及其他等等,均溶汇于一锅之中,敖制时已是满室的温暖芬芳,入口时则生天下粮食干果尽入吾粥,万物皆备于我之乐,喝下去舒舒服服、顺顺当当、饱饱满满,真能启发一点重农爱农思农之心。

莫言:腊八是盼年第一站

简介:莫言(-),著名作家

莫言在《过去的年》一文中生动地描述了自己小时候对腊八节的盼望:

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八样粮食——其实只需七样,不可缺少的大枣算一样。据说在解放前的腊月初八凌晨,庙里或是慈善的大户都会在街上支起大锅施粥,叫花子和穷人们都可以免费喝。我曾经十分地向往着这种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无比的锅,支设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进去,黏稠的粥在锅里翻滚着,鼓起无数的气泡,浓浓的香气弥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气里。一群手捧着大碗的孩子们排着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脸冻得通红,鼻尖上挂着清鼻涕。为了抵抗寒冷,他们不停地蹦跳着,喊叫着。我经常幻想着我就在等待着领粥的队伍里,虽然饥饿,虽然寒冷,但心中充满了欢乐。后来我在作品中,数次描写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场面,但写出来的远不如想象中的辉煌。

这种童年记忆中的滋味,始终留存在他的心中,难以忘怀。

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中国人最注重团圆。

不管是富贵还是清贫,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

喝腊八粥,闲话家常,

期盼春节的到来,

才是这个季节最合时宜的温情味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