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以为这是一部歌舞风喜剧。看到一半时发现,这是一个女人极其艰难曲折的情感史,而看到最后,当最简单而残酷的结局摆在面前,很多人或许愤怒,或者惊愕。但最后通通会转化为悲伤——久不能平复的留存于内心深处的一种悲伤。”
◆◆◆◆
这部电影的大部分画面充斥着高浓度和高饱和度的色彩,影片从头到尾都穿插着极具音乐剧歌舞风的插曲,加上霓虹灯、花朵、河流、月夜、星空、飞鸟这些不断出现的唯美意象,整部电影美得像一支鲜艳绚烂的童话风格MV,然而就像绝美华服遮掩下的满身疮痍,剥下梦幻的外衣,喜剧的本质是悲剧。
看完这部电影后,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松子得不到爱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导致她的人生那么悲惨?
答案是原生家庭。
因为小时候缺乏父爱,所以一生缺乏安全感。
从小父亲的目光就只在病弱的妹妹身上,自己从不起眼,只有通过扮傻装*脸讨好父亲,逗父亲笑。久而久之,讨好变成了一种习惯,长大后的她依然像讨好自己父亲一样讨好所有的男人。
习惯是难以改变的,松子可以有离家出走的魄力,可以有跟原生家庭割裂的坚定意志,却没有办法轻易改变自己二十多年原生家庭的影响作用下形成的讨好型人格。
那些男人们,即使对她粗暴呵斥,拳打脚踢,喊她一个老师卖身做浴池女郎,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离开,对她来说都没有关系。
可怜的松子啊,就像一只可怜巴巴的小狗,即使被主人踢得鼻青脸肿,也继续颤抖着靠近主人,只要主人摸摸她的头,她立马可以忘记之前的所有痛苦,继续依偎在主人身边。
肉体被摧残也好尊严被践踏也罢,都不是不可以忍受的事情,就连殉情她都愿意——
唯一忍受不了的就只有孤独而已。
很多人怒其不争,明明是个大美女,又是个做什么都能成的人,为什么不专注事业,浴池女郎跟理发师都做得很好,为什么不能好好奋斗一定要拘泥于爱情呢?
因为她是依靠火光才能活下去的飞蛾,她的火光就是爱情,从小缺失的父爱让她加倍渴望得到异性的爱,她每一次都热烈、真诚、小心翼翼。
她确实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只要给她一点点爱的希望,她都可以活得下去,甚至活得很好。
在监狱的那七年,在等*一出狱的那几年无一不是。当年那个就算跳楼都会凭借本能抓紧栏杆的人,最后却自我厌弃到在墙上写“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的话,只能说当失望一次次累积,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她的火光熄灭了,人生的蜡烛也燃烧得只剩灰烬了。
我想到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看完难受极了却无法落泪,半夜两点睁着干涩的双眼一一条地翻着影评,当看到一条“如果可以和一个人交换三天人生的话,我会选松子,因为我的家人很好,我想让她感受到爱”,积攒着的悲伤突然涌到了极点,眼泪几乎夺眶而出。
是啊,如果她的原生家庭不是那样的,她不是个从小缺乏父爱的小孩,那么松子的人生会不会变得幸福很多呢。
相较于男人们而言,这部电影里的女人们要对松子好得多——时隔多年都想着帮衬自己的挚友,临终前的愿望是希望姐姐回家的妹妹。我们的松子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这种朋友间的,姐妹间的爱并不亚于松子对那些男人所付出的爱,这些也是爱,只是她永远看不到。
“人往往只一个劲地在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却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而当自己终于意识到这一点时,所剩的时日也无几了。”
我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想表达这样的一层含义,才让松子在最后受到妹妹和朋友的鼓励,打算重整旗鼓为自己而活一次的时候,以被几个中学生用球棒砸死这种极其荒诞的死法结束自己悲剧的一生。
有人说,松子如果没有在那个星夜死掉就好了,那么她会开始自己新的人生和事业,她的前男友会想通了回来找她,松子会越来越好的...
如果是那样的话,这部电影可能会叫《被嫌弃的松子的奋斗史》,会是一部励志佳作,但那不是导演想讲的故事。
因为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人生就是人生,由不得你什么时候想通,人生随时可能戛然而止。
世界上像松子一样的人有很多,我想因为这部这部电影哭过的人多多少少都在松子身上找到过自己的影子吧。为了获得爱情卑微讨好过,为了不再孤独委曲求全过,或许还有人拥有过跟她一样灰淡的童年,有人正在遭遇她所经历的事...怎样都好,如果这部电影让你大哭一场,但哭过之后能带来一些思考,开始变得珍视身边对自己好的人,开始变得好好爱自己,开始变得下定决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我想就是好事。
如果有下辈子的话,希望你从出生开始,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是幸福的,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