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它全身是宝,在中医看来有较好的提升正气、延年益寿之效。
据说,自幼体弱的北宋文学家苏辙长年服用它,活到了古稀之年;在慈禧太后64种养生补益药之中,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也是它;前段时间“国医大师最爱用的养心药”一文里,王庆国王老在治疗心脏病时用得最多的同样是它……
你想起它是什么了吗?
经常看文章的朋友应该回想起来了,今天要说的这味药就是茯苓。
茯苓被誉为“四时神药”,药效广泛,不分四季,将它和其他药材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效果。《神农本草经》也把茯苓列为“上品”,认为它“久服能轻身延年”。
而且,茯苓全身都是“宝”,它的不同部位可以炮制成不同中药,功效各有侧重。
茯苓不同部位的功效
白茯苓:长于健脾益气,兼有祛湿、利水、消肿功效;
赤茯苓:长于宁心安神、利窍行水、清利湿热;
茯神:宁心安神力量非常强,常用于失眠多梦、虚烦健忘等症;
茯神木:善于平肝安神,多用于辅助治疗惊悸健忘、中风不语等症;
茯苓皮:主利水消肿、排出尿酸。
那茯苓,在日常调理时可以怎么用呢?
茯苓陈皮茶
做法:取5克白茯苓、5克陈皮一起煮水喝。
陈皮理气和胃、芳香醒脾、祛湿化痰,和长于健脾、兼有祛湿功效的茯苓同用,作用更强。非常适合脾胃虚弱同时胃气不通畅、脾胃有湿浊的人群服用,常喝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状。
茯苓*参茶
做法:取白茯苓、*参各5克,一起煮水喝即可。
此代茶饮更适合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的人服用。其中白茯苓本身有益气作用,*参也有补气的作用,两者相加补气效果1+1>2。
祛湿浆
做法:取10克白茯苓、10克赤小豆、15克生薏米,放入水中浸泡一夜,然后用豆浆机搅碎煮熟,再加入2-3片切碎的薄荷叶或紫苏叶即可。
茯苓、薏米、赤小豆都是利水祛湿的佳品,三者强强联合,功效自然更好。
在搭配上,舌苔发*的人适合加入薄荷,增强疏散风热的作用;舌苔发白的人则宜搭配紫苏,帮助解表散寒。
降脂轻身茶
做法:取30克白茯苓、15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荷叶、15克益母草、10克陈皮、10克生山楂,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代茶饮即可。此为一天的量。
这几味药材合用,可达到排湿、控脂的作用,比较适合痰湿症状较重、有明显腹型肥胖的人群服用。如果是体型偏瘦、有阴虚内热的人群,则不宜饮用此茶。
痰湿的症状表现:舌苔白腻、身体肥胖、爱出汗、痰多、肢体困重、面色暗*等。
注意:代茶饮属于日常调理方,如果症状严重,医院找医生进行针对性地治疗调养。
除了“喝”之外,茯苓在“吃”方面也有良好表现,每天都能换着各种花样做,既美味又健康~
茯苓豆腐美容养颜
做法:将蛋清打发成糊,加入茯苓粉、牛奶搅拌均匀,比例为一个蛋清配7-8克茯苓粉。
北豆腐切块,裹上面粉、蛋清糊,入锅煎至两面金*。另起一锅,下入葱姜、胡萝卜、香菇、小青菜,炒香后倒入牛奶,煮开锅后放入豆腐、盐、糖、胡椒粉,出锅前放入炒过的松子仁即可。
《红楼梦》中曾写道,茯苓搭配牛奶一同食用,可起到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之效。把它们两样巧妙地加入豆腐中,口味别具一格,菜色也更加赏心悦目~
锅塌两样益气养血
做法:鸡肉块、*鱼片提前用淀粉、盐、蛋清抓匀腌制。起油锅,下入鸡肉、葱、姜、料酒、蚝油炒香,倒入开水没过鸡肉,下入*鱼片,待食材成熟后捞出,汤汁也盛出备用。
碗中放入鸡蛋、茯苓粉、盐、胡椒粉搅拌均匀,将2/3倒入锅中摊成蛋皮,中间倒入鸡肉、*鱼、葱姜丝、香菇丝,再倒入剩下的1/3蛋液,待熟透后倒入汤汁,大火收汁即可出锅。
鸡肉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而*鱼肉则补益气血、好消化。这两者本就是很好的搭配,如果再加上茯苓,补益效果更佳。
杂粮饼健脾化湿
做法:将10克茯苓、15克山药、30克薏米打成粉,然后根据自身水肿情况加入5-10克炒制过的水红花子,与50克面粉、适量清水一起调成面糊。锅中刷少许油,锅热后倒入面糊摊成饼,烙至两面金*即可出锅。
茯苓、薏米都可健脾利湿,山药补肾养胃,水红花子活血利水,四者配伍尤其适合湿气重、水肿的人群食用。但有严重便秘、腹胀的人群不宜食用此饼。
(养生大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