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为什么要向皇帝力荐端妃,使其晋封为比自己更高位份的皇贵妃?
皇贵妃位同副后,非同一般。
《甄嬛传》里,在生前获此殊荣的只有端妃一人。
但这个位分不是她自己奋斗来的,更像是甄嬛为她求来的。
那甄嬛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要举荐端妃当皇贵妃,而不是把这个位置留给自己?
其实,这恰是甄嬛的聪明之处。
这份举荐对甄嬛来说,是一石三鸟之计。
01.
端妃:必须要留住的盟友
端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她身体孱弱、不问世事,淡泊无争多年。
然而,隐藏在这样一幅淡泊外表下的,是她深沉缜密的心思和城府。
她和华妃宿怨深厚,却能在被华妃的压迫下翻身,在松子扑伤甄嬛等事上,引导、助力甄嬛,最终成功反杀华妃。
甄嬛回宫后,槿汐和苏培盛被告发,身陷囹圄,也是她三言两语,把二人从慎刑司中解救出来。
端妃虽然外表病弱,但其实力不可小觑。
甄嬛回宫后,逐渐和皇后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
皇后在宫中耕耘已久,实力强大,甄嬛必须让自己的阵营更加强大。
尤其是眉庄去世,极大地削弱了她的力量。
因此,端妃是她必须要争取并留住的盟友。
很多人觉得,端妃和甄嬛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是亲密的盟友,但其实不然。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一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是两个人之间关系的生动写照。
她们彼此之间,最开始其实是为了抗衡、扳倒华妃而走到一起的。
甄嬛和端妃因为木薯粉事件第一次产生交集。
但早在端妃第一眼看见甄嬛的时候,心里就已经开始布局。
她说过:“从我第一次看见她的脸,我就知道,她日后,一定会帮我这个忙。”
后续,她也不断引导甄嬛将矛头对准华妃,并向甄嬛提供了很多帮助。
在华妃倒台后,甄嬛投桃报李,让端妃养育温宜公主,不至于膝下寂寞。
此时,两个人之间的结盟其实就已经结束了。
后续甄嬛回宫,和端妃再见面的时候,彼此之间也只是以礼相待,并没有过于亲密。
这一点从槿汐和苏培盛一事时,甄嬛去向端妃求救时,从两个人的状态就可以看出来。
甄嬛向端妃求助的时候,并没有直说自己的需要和为难之处,而是把话拐了个弯,说自己是担忧皇上无人照顾。
这样的话说出来,解救槿汐和苏培盛就不再是为了她自己的利益,而是为了能好好照顾皇上,端妃怎么会不答应?
除此之外,滴血验亲事件中,相比敬妃旗帜鲜明地袒护,端妃表现得也并不十分热络。
她只在恰当的时候提点两句,直到一切峰回路转,水中被查出有白矾的时候,才淡淡说一上一句。
“是啊,您已经是皇后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这样的疏离显而易见,细数起来,两个人此时也早已没有了直接的利益联系。
和甄嬛前期亲厚如敬妃,也会因为胧月的去留而和皇后合谋,何况端妃?
因此,甄嬛要留住端妃,必须要给予端妃实际的利益才可以。
那给端妃什么呢?
当然是位分。
综上,为了和端妃结盟的稳固,甄嬛选择推举端妃为皇贵妃,而不是自己坐上这个位置。
她通过皇贵妃这个位置,向端妃抛出橄榄枝,从此把两个人牢牢地绑在一起。
同时,由她向皇上请旨大封六宫,是狠狠打了皇后的脸,无论后续端妃和自己如何,她也都不可能再投靠进皇后阵营。
这一举措的结果非常显著。
上面已经说过,端妃被封皇贵妃之前,和甄嬛的交集很寻常的。
两人虽然也有合谋,但类似的交谈从未摆在明面上,我们只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发现她们之间的联系。
端妃本人,几乎从未正面参与过这些谋划。
但在大封六宫之后,端妃逐渐开始活跃起来。
在搜查安陵容宫中迷情香等事中,端妃都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布局和计策的实施。
她因为平日里淡泊,所以得人信服,成功帮助甄嬛扳倒了皇后和安陵容。
02.
皇后:枪不打出头鸟
甄嬛向皇上进言,请求册封端妃为皇贵妃,有力地稳固了自己和端妃之间的联盟。
但这件事情起到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要知道,在清朝,皇贵妃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如懿传》中,乾隆属意如懿为继后。
但他并不是直接把如懿从贵妃册封为皇后,而是先晋如懿为皇贵妃,作为封后的一个过渡。
清朝的第一位皇贵妃,是康熙朝的皇贵妃佟佳氏,她以皇贵妃的身份统领六宫,时间长达8年之久。
足以见得,皇贵妃这个位置有多重要,位同副后,“副后”一说,本身就会使得皇后产生极大的危机感。
在大封六宫之前,甄嬛是唯一的贵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协理六宫之权。
她对皇后的位置产生威胁,也让她成为了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
解决掉她,成为皇后的燃眉之急。
因此,皇后铤而走险,谋划了滴血验亲一事,意图陷害甄嬛。
此事使得眉庄受惊去世,也让甄嬛的防备心理增强,并逐渐反守为攻,开始反击皇后。
但皇后的老谋深算非同一般,又极其善于隐忍与伪装。
她虽然心狠手辣,但在众人心里,她大多时候都是和蔼可亲的模样。
如果甄嬛自己请封为皇贵妃,那么,皇后对她的憎恨、防备,只怕会更上一层楼,对她采取的手段,也势必会愈演愈烈。
枪打出头鸟,这个位置一定要有人坐,但不能是皇后的人,也不能是甄嬛自己。
遍观后宫,也就只有端妃合适。
一来,她长期以来一直以淡泊无争的形象存在,她上位,不会让皇后产生太强的危机意识。
二来,推举端妃为皇贵妃,可以使得这仅次于皇后的位子不落于旁人之手、被皇后操控。
也如上面所说,此举可以加强甄嬛和端妃的关系。
因此,面对皇后的逼压,推举端妃为皇贵妃,是甄嬛的最优解。
03.
皇上:问心有愧与心有所属
在甄嬛请求册封端妃为皇贵妃时,皇上曾说:“只是朕心里总是更属意于你。”
滴血验亲事发时,皇上曾经对皇后说:“朕真希望,你姐姐没有你这么一个妹妹。”
但最终,皇帝还是因为纯元皇后和太后的情分,没有惩处皇后。
但也因此,他对甄嬛问心有愧,倘若甄嬛此时求请皇贵妃之位,他是一定会同意。
但甄嬛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
因为帝王心中的情分是大于位分的。
像是上面所说的,滴血验亲一事中,皇上没有追究到底,严惩皇后,是因为她爱皇后吗?
倘若皇帝心中真的把情爱看得这么重要,那在得知纯元皇后身死真相的时候,他也应该处决皇后。
但那时候他没有这么做,他下令严查此事,并且在得知真相后立刻要废弃皇后。
因为在此之前,他心里一直有着对皇后的情分。
因为她是自己心爱之人的妹妹,因为答应过纯元,不会废弃她。
同样的,瑛贵人之事的时候,甄嬛位列贵妃,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
但皇上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夺去她协理六宫之权,直到她再次有孕,才解除困境。
位分荣宠无论高低多少,都是皇上给的,但情分和愧疚之情,是天长地久积累的。
后来甄嬛和果郡王的事情被揭露,皇上不能杀了甄嬛吗?
他可以,可是他那时候已经舍不得了。
一生多疑的帝王看着养伤回来的甄嬛,最后只说:“去看看你的孩子们吧,他们都很想你。”
这就是情分和位分的分别。
因此,倘若此时甄嬛向皇上请求,立自己为皇贵妃,皇上是一定会答应的。
可是,皇上对她的愧疚,大约也就烟消云散了。
甄嬛这一路走来,浮浮沉沉,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一点?
于是她淡淡一笑,说:“皇上心里有臣妾,臣妾心里明白,不愿在名位上计较。”
但既然要举荐,为什么是端妃呢?
前面已经说过了,在面对皇后的时候,端妃淡泊无争的形象,可以降低皇后的警惕。
对于皇上而言呢?
一来,当然是因为端妃资历最深厚。
二来,是因为皇上对端妃也有着愧疚之心。
他愧疚于自己当年亲手害死了华妃的孩子,在华妃死后不断追封华妃的位分,先是敦肃贵妃,后来又是敦肃皇贵妃。
华妃是这样,当年被这无妄之灾害得不能生育的端妃就更不必说了。
大封六宫,他未必不想补偿端妃,因为他问心有愧。
然而他此时又属意甄嬛,因此在两个人之间难以抉择。
就像是当初分配给甄嬛和华妃的螺子黛一样,敬妃表示了退让,而甄嬛也提出,要立端妃为皇贵妃。
这样的举措,明面上看起来是退让,其实是以退为进。
在甄嬛出宫时,皇上曾回忆她,说起如今的后宫:“要说二者平衡,当属菀嫔…不提也罢。”
作为帝王,他是孤独的,一生处于权力巅峰,没有人明白他,没有人懂得他。
因此,当出现一个懂他、理解他、不对他诚惶诚恐的甄嬛的时候,可想而知,对他而言,这个人该有多么珍贵。
尤其此事,他信任的皇后刚刚让他失望。
他感叹,皇后早些年也是贤惠的,怎么如今变成了这样。
但他的嬛嬛不一样,她还是那么明白他的心意,还是那么想他所想,这又怎么能让他不动容?
也因此,帝王心里的天平越来越向甄嬛倾斜。
但是,这样的事情既然发生后宫,就不能单凭情分来做论断。
在讨论完大封六宫之后,皇上曾经问甄嬛,怎么不为自己求一份恩典?
甄嬛微笑着说:“臣妾有皇上的宠爱,便是最大的恩典,别无所求。”
皇上是走过九子夺嫡的人,甄嬛举荐端妃的目的,他难道看不透吗?
因此他试探地发问,你求了这么多恩典,究竟是想要什么?
甄嬛也是聪明人,她表示,自己想要的、在乎的,其实只是皇上的宠爱罢了。
而本身,她力荐端妃为皇贵妃而非自己,也是在向皇上暗示着一点:她对后位没有野心,只在乎帝王的宠爱罢了。
从此处,我们其实也看得出,皇上对甄嬛虽然亲近,但这亲近里面,又怎么会没有提防和试探?
而如果甄嬛真的为自己求皇贵妃之位,皇上的心里,又会怎么想,怎么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很多时候,人们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损失更多的利益。
就如同甄嬛在这一刻的抉择,如果她选择自己做皇贵妃,那么,她还能和端妃和睦相处,走到最后吗?
因此,举荐端妃,作出退让,不仅是她的计谋手段,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人生智慧。
更多宫斗、宅斗、权谋剧解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