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讨好型人格,最 [复制链接]

1#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了一个普通人,永远不会成为灰姑娘的故事,却又拍的童话般美好。五光十色的光影下是一出人生悲剧,不幸的童年总要用一生去治愈。松子的经历说明,被珍惜的付出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只是一厢情愿地讨好罢了。

松子因为父亲的原因,害怕孤单,用尽一切去爱人,用本能去爱,用本能去活。生命以痛吻她,她报之以歌。

全片用浓郁的色彩,夸张的表演,带着魔幻的画面,略带中二的剧情,演绎了松子的一生,只是因为23岁那个善意的谎言。用蝴蝶效应来看,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善良的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后想要给别人多一些爱,只是不想孤独。可能从始至终也只有最开始的那个作家是真正爱松子的吧,想要她有自尊的活下去。

片子和《天使爱美丽》的色调很像,都不像是现实,用童话般的画面表达可能是想告诉我们这只是电影吧,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哭了几次,自己好像越来越感性了,哭的时候有时候还带着笑,其实我也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我也不想一个人孤独,可我总是只能一个人,好像没有那么惹人嫌,但就是那么惹人嫌。

电影中有些剧情跟我刚看过的《绝叫》有些像,所以看的时候总有一种熟悉感书的叙事方式则像《穆斯林的葬礼》。一节过去,一节现在,双主人公叙事,然后到文章最后合在一起而本书的内容归为一句话,便是书名“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了因为太渴望得到爱,一次次遇人不淑,被家暴,被要求去做土耳其语女郎养活家里的男人。

为了一个男人努力学习理发却终被抛弃,又为一个男人攒钱、等待几年终不得回应松子似乎一遇到爱就丧失自我了变得萎靡不振,开始舍弃自尊,舍弃一切这也是她不幸的原因吧。故事最后,荒诞又难过,在松子再一次选择自我救赎后,失去了生命,宣告她这一生结束。若人没办法在爱人之前先爱自己,那即便不幸,也是咎由自取。

和原著相比改动删减太多,最喜欢和最动人的几个部分,都被一笔带过是真的比较失望。例如原著里冲击最大的一幕,就是结尾部分松子对着空无一人的墙壁,咆哮着问出那十三句“为什么”,包括最开始松子被校长侵犯的这一导火索也完全被删改。

人物角色的性格也有很大变化,前期的松子性格里有着活泼的部分,后期松子的形象更贴近原著。前二十分钟让我怀疑是不是打开了一个喜剧片,可能导演想通过这种荒诞夸张的搞笑手法突出松子命运的悲惨吧,如果拍的像小说一样压抑估计观众会透不过气。全程以为可以忍住眼泪,最后还是败在松子回理发店看望岛津和影片结尾对着妹妹说的那两句“我回来了”上。

童话外壳、悲剧内核、人生荒诞、女性物化。以前听说过中岛哲也,但未曾涉猎其作品,直到看到这部电影,被其外在的表现手法和内在的悲剧思想所感触。广告式的表现手法,童话世界般的外在营造,快速地切进切出,各种音乐的插入,以及高反差的剧情剪辑,让人目不暇接。

而在内容上,则是童话故事里走出来的人生的悲剧,松子的一生在围绕着各类男人而走过的一生,但不论是谁,松子都想得到,但却最终都没有得到爱情。或许她没主见,有点太随便。但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试错,就不能只说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了,可能就是一个社会固有的问题了。世界并不总是美好,或许在你心里住着一个童话世界,在哪里你是公主,你有你的白马王子。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松子的两次命运转变都是因为学生。对人好总归没错,但是你以为的好别人并不以为是好的,就像松子最后让孩子们回去,太晚了不安全(我理解的),但是孩子不这么认为,反而还要捉弄你,甚至带有对教育、或者家长的恨在里面,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家教也不行啊,能随便出去打人吗?

教育出了问题,这是一个极端,另外一个极端是爱。学生偷了饭店的钱,松子为了保护学生,自己反而百口莫辩,多年以后学生居然说是太爱他导致的,那么请问,你是有多变态才会这样,反正就是一堆问题。凡事勿过度,认识你自己,教育问题是个大问题,要从心开始培养孩子的感情,可参考《灿烂人生》。

小时候觉得爸爸偏心离开家庭,之后忍辱负重却每每被男友伤害或抛弃。身体充满了生命力,即使再不如意,也有继续人生的觉悟。可惜错过了爸爸妹妹好友以及醒悟后的龙对她的爱。最后的最后她终于想为自己活一回了,却被小孩打死了,命运好像给她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荒诞又滑稽。有的人无论怎么努力也逃不掉命运的圈套,仿佛一个牵线木偶。

松子的一生,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因为童年缺爱,致使松子在面对感情问题上,向来都是单方面依靠祈求的状态。她渴望爱与被爱,渴望有人可以爱自己,但是她却忽视了最重要的“自爱”,她也许爱过别人,但是却从来没有爱过自己。她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卑微的角落,任人践踏、玩弄,这样的讨好型人格,最终导致了松子悲惨的一生。

谢谢观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