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毁掉孩子快乐的3句话,你肯定都说过 [复制链接]

1#

百家号:“好爸妈在线”,第一时间学习好爸妈干货,成为更好的爸妈!

我在十一黄金周亲子游里,差点犯了一个大错。

因为怕人挤人,我挑了一处山里的温泉庄园度假,所以假期过得很是轻松。那天泡完温泉之后,孩子们在院子里荡秋千,脚下绿草茵茵,远山如黛,前方的小木屋似童话仙境,如梦如幻。

女儿快乐地说:妈妈,我觉得好满足!

而我,竟然,突然间,莫名其妙地,想提醒她:假期作业还没写完!

额滴天呐~中年老母亲自带败兴功能吗?我还能更烦人一点吗?

幸好,在这句话即将冲口而出的刹那,被我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想起小时候过春节,我最烦的是亲戚来家里拜年,专挑我开开心心收红包时,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期末考了多少分?班里排第几名?

我特喵地怎么也变成了这种人?

我不禁在庄园的浪漫夕阳下,严肃地思考为什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个哲学问题。

我猜不只是我,不只是在长假里,不少妈妈同样都犯过这样的错。在孩子很兴奋很快乐的时候,我们几乎都统一地发出灵魂的拷问:

“作业做好了没?”

好像我们见不得孩子纯粹地享受快乐,担心他们玩物丧志,总竭力地把他们的注意力强行地拉回到学习上。

“作业做完了没?”是回应孩子开心情绪的头号语言杀手。——马少槟

我在假期里,听得最多的,还有下面这句话:

“行了行了,自己一边玩去。”

山里的庄园免不了蚂蚁昆虫等小动物很多,有天,我们在站点等候电瓶车接驳的时候,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趴在花坛前面观察小蚂蚁。

突然间,她发现了新鲜的事物:妈妈快看,这只蚂蚁好大呀!

妈妈依然站在一旁看着手机,面无表情。

小女孩扯了一下她妈妈的衣裳:妈妈,妈妈,你快看呀!

妈妈露出不耐烦的表情:“行了,妈妈看到了。”由始至终,眼睛压根没有离开手机。

小女孩可能是习惯了妈妈的敷衍,没有继续再闹,只是一脸失望,怏怏地看着小蚂蚁,我想她的内心一定充满了挫败感。

当孩子满心欢喜地想与父母分享自己快乐,这种忽视,甚至比问“做作业做完了没”伤害更大。

忽视孩子的快乐,比问“作业做完了没”伤害更大。

还有更糟糕的回应方式,你知道吗?

下面这些话,相信很多妈妈都曾经说过——

1、孩子发现一只可爱的小昆虫,妈妈马上说:不要碰,它会咬你的,会得病的!

2、孩子在花园里兴高采烈地玩泥巴弄脏了衣服,妈妈恨恨地说: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别玩土别玩土,你看你脏成什么样!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小时候,谁没有玩过泥巴,捉过小昆虫?谁不知道孩子的世界简单但充满了想象?

玩耍的时候,举起一个树枝,他就是拯救世界的奥特曼;捡到一颗珠子,就是苏菲亚公主皇冠上的珍宝。

可是当我们长大之后,却用成人的自以为是的,否定掉孩子的快乐。

每一句“不要碰”“脏死了”,都像一只无形的手,把孩子从一个快乐开心的情绪高点,推落到沮丧失落失望的低点,甚至又跌落到害怕恐惧情绪的高点。

极端的情绪体验次数越多,孩子就越容易极端情绪化。

我们并不是有意破坏孩子的快乐,只是我们经常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回应孩子的快乐,反而被潜意识里的本能支配了我们的言行。

那些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回应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但凡看过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人,应该都会对这句话印象深刻:“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这是影片女主人公松子的第一任作家男友,在自杀前写下的一句话。之后,松子的人生便一度像陷入诅咒的死循环一般,反复的充满希望地去爱,到不停地被伤害。

从成为忍受家暴的同居女友、小情妇、浴场按摩女,到杀人犯、理发师的贤妻良母,再到八年牢狱生涯,最后出狱后却被中学生殴打致死,整部电影都像是在嘲笑这个盲目而痴情的姑娘一样。

松子从小渴望被爱,但不管她多么努力,在她父亲心目中,始终认为病弱的妹妹更应该获得更多关爱,对松子却置若罔闻甚至厌烦。

更过分的是,在松子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盛装时,爸爸竟然说想看妹妹盛装的样子。

当松子偶然发现扮鬼脸可以让父亲笑后,她便养成了习惯,讨好父亲以及其他人的时候她都会尝试扮鬼脸,不自觉地取悦别人。

松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此已被扭曲,只知道一次次地放低姿态去“乞求”他人的关爱。

取悦型的人,一生都在渴望中度过。

小时候渴望父母的爱,长大后渴望伴侣的爱,她们获得爱的方式是不断取悦别人,对自己爱上的每一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唯独没有好好地爱过自己。

如果快乐得到回应,会怎样?

举个例子,中国大妈为什么那么爱跳广场舞?

因为她们在跳广场舞的时候,有一群人陪她一起跳,她的快乐能倍增,她的大脑分泌最多的多巴胺,她的快乐能达到最大化倍增的效果。

孩子的快乐也一样。

孩子只有感觉好了,才能做得更好。

我女儿小时候很胆小,即使在小区花园里,也不敢找邻居小朋友一起玩,只远远看着,拉我陪她玩这玩那。

后来上幼儿园情况并没有改善,她说自己是班里最孤单的一个,习惯了一个人玩。

我虽然鼓励她多交朋友,但从不勉强她做出改变。她后来的转变,我却始料不及。

女儿爱上了讲故事,喜欢把自己小脑袋里天马行空的想象,用故事串连起来,讲给我听。

有一天,她跟她说:“妈妈,我很希望自己能上台讲故事,但是我又很害怕。”

我说:小时候妈妈也害怕上台表演,但是后来我不怕了,为什么呢?因为妈妈发现只要多练习,害怕就会变得越来越少。要不以后妈妈陪你练习讲故事,好吗?

“好呀。”

从此,每次她讲故事,我都会放下手机,为她点赞鼓掌,给她鼓励,陪她一起脑洞故事情节。

慢慢地,她变得开朗起来,出门碰到邻居,不再躲在我身后,而是大大方方地打招呼。

今次黄金周,我在前台checkout,请她帮忙自己去酒店门口问问服务生接驳车什么时候来,她竟然毫无不怯生地完成了任务。

她说:“我虽然是班里个子最矮的,可是我是讲故事最厉害的。”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孩子的喜怒哀惧这4种情绪里,如果我们不回应孩子的快乐,其实损失是最大的,对家长来说,亏大了。

孩子的很多教育问题,如果把情绪处理好了,至少可以解决一半。

作为父母,我们最好的方式是跟孩子同频共振地回应他的快乐。

本文出处为“好爸妈在线”,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几何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转载文章时请勿修改内容,侵权自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