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https://m.39.net/disease/a_5387140.html作为一个伪爱国者,我潜意识里对日剧有一点排斥的感觉,我知道这样不太理智,但一和日本沾上关系我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大事件,甚至觉得自己还会和一些恶俗的“岛国大片”扯上关系,这时我的心理上就会有些许不适,瞬间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
但是偶然我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日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我开始质疑我这种偏见式的价值观,我为自己给文化设限而感到羞耻,我觉得自己这样丧失了对文化的基本尊重。所有长久流传下来的文化必定有其特色,也有其值得借鉴的地方,委诚求当方可受益匪浅。
这部电影我看了很多遍,看完第一遍时只是觉得很压抑,单纯地觉得松子很惨,各种生活难题接连不断地涌向她再加上遇人不淑,最后失望的她只能离群索居,在踽踽独行中死在了小河边。
我从松子身上看到了好多人的影子,所以很有代入感,我试图寻找改变她这一生的关键所在,可是我仔细想了想,她的每次选择又都无可非议。我为此苦闷了好久,也因为这部剧我积攒了一些负能量,难道像松子那样正能量的活着没有好下场吗?
还是说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已经发生变化?或者我原来所坚持和推崇的都是错误的?我想不明白,更说不清楚,只是胸口闷闷的,很堵。
或许是为了寻找答案,也可能是缓解我有口难言的焦虑,我又把影片看了一遍,这一遍我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松子太缺爱了,从小时候她的父亲就把他所有的爱给予给久病在床的妹妹,松子偶然发现父亲在自己做鬼脸的露出来开心的笑脸,居然让这个行为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活像一个怪人,却心酸到让人笑不出来。
后来不论是松子对待学生还是对待恋人,都以一种极度卑微的姿态去讨好别人,以别人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以别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准则是否,以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做衡量自己的量尺。
说真的挺可悲的,她的世界里没有自己,她的一切价值都需要别人来实现。松子在和暴虐的阿龙在一起后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挺深的,她说:“打我杀我都没关系,总比孤单单一个人好。”当一个人把她自己看作最底层的尘埃时,又怎么能指望别人可以珍惜她呢,又有谁会珍惜多如牛毛的尘埃呢。
也许是不自信吧,父亲对她的态度让她觉得自己只有“努力”才能得到大家都有的东西,她甚至怀疑自己不够好,她埋怨自己做得不够多,她试图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却从来都没想过是别人的问题,即使自己内心觉得自己确实也没做错什么,也没有一刻想要坚持做自己只是被评论和指责裹挟着向前进。
松子年老时写下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样触目惊心的字眼,她是还在抱歉自己没能多为别人多做一些事情还是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而由衷地对自己道歉,我也不知道了,我希望是后者。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是好事,但是这个世界我们还要自己为伍,让自己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这部电影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当我第三遍看的时候我又觉得作者最初想表达的是梦想,毕竟一开头就有一个女生肆意张扬地大声唱着“有梦想,一切都不成问题”,影片是以松子的外甥为视角来看姑姑松子的一生,而她的外甥阿笙是一个失意到放弃自己生活的落魄者,他原来也是有梦想的,并且也组建了属于自己的乐队,只是后来没有了目标便瘫软成了一滩烂泥,终日窝在自己的小破屋里,和晚年落魄的松子惊人的相似。
而影片似乎想用松子的一生来警醒虚度光阴的少年,因为放弃自己的人,不会有好下场。其实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活下去的目标和动力,没有目标的松子没有任何不安和迷茫,只是循规蹈矩的一天度过一天。
当松子给自己接下来的生活找到目标时,哪怕这个目标只是一个平庸的理发店的老男人,她的笑容无比灿烂,眼睛都泛着星星,还进行美发培训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美发师,虽然最后理发师也没有给她什么,但至少松子拥有了一项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人的一生有很多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方式,但都不是等待,去付出,去尝试,去行动,越努力,越幸运,幸运不过恰好是机会撞上了努力,加油,共勉。
后来后来当我一有空闲,我就会看一遍这个电影,我发现编导对画面的处理非常好,不论是松子失望的离家出走,还是松子机缘巧合做了别人的情妇,甚至当松子冲动杀死了人,这些随便一件都能让人万念俱灰的事情,导演却用极其绚烂的色彩作为背景,有时还加上缓缓盛开的玫瑰,绝望中又透漏着渺茫的希望,希望中又弥漫着看不到尽头的路。毕竟只有说不出来的感觉才是最珍贵的。
这部电影的争议挺大的,有的否认松子的处事态度,有的觉得松子遇到的人都太过险恶。但是,我觉得我们毕竟没有站在松子的角度上去选择,去思考。
虽然有些松子的有些做法我还是不大能理解,但是通感就是你处在我不同的境地,却一瞬间读懂了我没有说出口的难过,是的,当我们沉浸在电影中与松子共进退,为她的每时每刻所揪心时,是的,我们和她已经是一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