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引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用来讽刺那些无病呻吟的“网络抑郁症”患者的风气越刮越大。这让我想起了那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其实细究起来,这句台词并非是电影的原创。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最早类似的话出现于日本昭和时期的诗人,寺内寿太郎的诗中。恐怕知道这个的人就很少了。
电影里面,在松子的人生最灰暗的时刻,刻写下了这句话,也是她人生侧面的写照。生而为人,谁该抱歉?
松子讨好父亲的搞怪表情
阴郁的剧情
电影中的松子生活在一个并不完美的家庭。妹妹自小重病,因此,家里的氛围总是压抑,父亲因为妹妹的病而变得阴郁,沉闷,从未对松子展露过笑脸。
偶然间,松子突然发现用搞怪的表情似乎可以让父亲变得开心起来,甚至还会获得他的笑脸,于是她便开始在父亲不开心的时刻,用搞怪的表情来逗他。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着,因为在松子的眼里,父亲开心便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他长大之后报考了父亲喜欢的大学,学了父亲喜欢的专业,从事了父亲喜欢的本职工作,仿佛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松子喜欢的,只有父亲的喜好被松子摆在第一位。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松子不会去爱,也没有被爱。或许正是这样不幸的家庭导致了松子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处于讨好的一方。她习惯性地讨另一方开心,而对方只要回馈给她一点点温暖,她便会抓着不放。
在学校里面,她因为学生偷钱,打算自己把钱垫上,结果由于学生*一的一句话,导致人生境遇急转直下,丢了教师的工作,与家里人也闹翻,最终离家出走,与想要成为知名作家的男朋友同居。
松子与作家男友
也正是因为松子没有被爱过,她也不懂如何去爱别人,更不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哪怕这个所谓的男友总是对她拳脚相向,她也不曾想过离开。然而,男朋友,最后还是自杀了,留下了那句遗言——“生而为人,很抱歉。”
她又开始做男友朋友的情人,最终发现自己被利用,于是自暴自弃,沦落成为妓女。而时代变迁,她无法再靠这样的工作过下去,又跟着来搭讪的男人同居赚钱。然而,男人又一次背叛了她,甚至打算独吞他们两个共同赚来的钱财。这种松子感到恼怒,于是二人扭打之际,失手将男人杀害。
当人生把她逼到死角的时候,却又给了她一束光。逃到东京的松子,认识了一名理发师,两人互生好感,但警察还是找到了松子,于是松子又被迫离开了爱人,开启了牢狱生活。八年里,松子一直心想着出狱后,与爱人的生活,然而出狱后却发现爱人早已有了妻儿。
松子与理发师
命运又一次亲手掐死了给松子的光,但好在她并未完全失去希望。于是她又遇到了*一。虽然他加入黑道,虽然他现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徒,虽然他让自己的人生急转直下,但松子还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
而*一的人生,就好像是松子人生的投射。松子是*一人生的光,可命运也同样不给*一留住这束光的机会。
*一也坐牢了,在牢里,*一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完全无法给松子幸福,所以*一出狱后又离开了松子。彼时的松子还在做着二人厮守到老的梦,却被这个打击推入了无尽的深渊。
松子与*一
她彻底地堕落了。人彻底的堕落便是在失去了一切希望与爱之后。松子避居一隅,不再与人交往,也全然没有了希望,只是行尸走肉般活着。
当她看到电视上青春洋溢的少年偶像时,终于燃起了熄灭已久的希望,却被小混混乱棍打死在街头。松子那一年,才刚刚54岁。荒诞的剧目,就此画下句号。
松子的一生
即使这部电影主线剧情描写的都是松子与各路不靠谱男性的爱情故事,她的一生也始终流连于形形色色的异性身边。但在我看来,这依旧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也并不是爱情让松子变得糟糕,她悲剧的来源,都是她原生家庭所害。
是她父亲的偏心,是她自小被忽略,造成的性格缺陷。由于缺乏父爱,所以她愿意依赖男友,希望听男友的安排,总是想尽办法取悦男友,就像小时候她取悦父亲一样。
只知道讨好,从不会去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愿意拒绝别人。在她的眼里,男友的情绪要远远的大于她自己,就像小时候她对父亲那样。人一旦失去自我是非常糟糕的,不平等的交往更是糟糕。因为人们总是对不会离开自己的人更为放肆。
松子的父亲
以我浅薄的心理学知识来看,松子似乎是一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
松子的情感十分不稳定,并且极端。所以哪怕后面他对男友们百依百顺,即便遭受暴力也不离不弃。也无法让人们忽略到松子曾经将妹妹久美掐着脖子按在地上。
自小松子无法从父亲身上得到任何关爱,所以她极度渴望被爱,惧怕抛弃,。也极度容易把人们一点点关心,放大成爱。记得电影中,松子一遍遍重复的话便是:“没关系,总比一个人好。”
原生家庭,才是她悲剧的源泉也是妹妹久美的不幸。乍一看,可能会疑惑。松子的人生悲剧不就是父亲的偏心吗?为什么说父亲造成了久美的不幸?
因为父亲对久美看似偏爱,实则毫无尊重。父亲的疼爱与保护,也恰巧切断了久美对一切事物的情感与联系。
若将事实更残忍地说出,那便是:父亲从来只是将久美当做一只笼中的金丝雀,没有能力,久美存在的意义,只是生命的延续,以及作为父亲,他无法看着女儿死去袖手旁观。
阴暗点说,他只是无法承受对女儿的病症袖手旁观,所带来的舆论压力罢了。而松子和久美的矛盾也是父亲一手造成的。
影片中,松子还有一句话,大意是指:人生的价值是要为他人付出,不要在意得到了什么。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甚至有些大公无私的意味但比对松子的一生来看,这话问题可大了。
历来,人类学家,心理学家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人类的本性是自私的,这并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如果不自私,在早期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根本无法活下去。
某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压抑自身的自私,来顾全大局。错就错在松子放错了位置。若是为了国家,民族,奉献自己,甘愿付出,不图回报,这固然是可歌可泣的。但感情交往中,双方都是平等的。为何要一味地付出退让,将主导权送于他人手中呢?
爱是平等的,不应该有一直付出的那一方。在松子一味付出的时候,她与人们之间的爱就变了质。自此开始,所有的悲剧就都由松子自己造成。
生而为人,谁该道歉?
我并没有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任何的希望,只有沉入谷底的绝望。因为在影片中,所有追求幸福的人都是滑稽的。对于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精简的概括,便是松子一生对爱的求而不得。
人是社会动物,感性点讲,是因为爱来到这个世界上。追求爱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上与人们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爱与被爱也贯穿了人们人生的始终。所以,松子的目的是的,错在方式而已。她一生追逐爱,可笑的是,他甚至不知道爱为何物。
当松子在墙上刻下那句“生而为人,很抱歉”的时候,我满是心酸。这句话日文并没有主语,那么是谁该说这句抱歉?难道是松子吗?她又对谁抱歉?
在我看来,这句抱歉,应该是她不称职的父亲说,应该是她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一说。然而没有。正如影片黑色幽默的主旋律,这句话恰恰是由受害者来提出的。
细思下,这话充满了不理智与荒诞。当我们抽离出松子这个角色,或许这句抱歉应该是命运说,命运总是很擅长对人的捉弄,所以松子的一生充满苦难,应该是命运对她感到抱歉。
不应当对松子如此残忍,哪怕不要亲手熄灭被她见到的光。就像那句诗:“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假如她没遇到光,假如她的人生一直欺瞒痛苦,松子也不至沦落于此。
尾声
松子这句抱歉,并非像人们所解读那样是对世界的抱歉,我更觉得像是对自己的抱歉,抱歉没有将自己的人生过好,抱歉,没有学会如何去爱自己。因为一切爱人的前提都是要爱己。生而为人,不必抱歉。人生很难,活着就是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