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有这些表现,说明他可能是讨好型人格, [复制链接]

1#

如果善良只是一味的付出,那么这种善良,我宁愿不要。确实,生活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善良和忍让。

执笔:周瑶

编辑:王之风

定稿:苏子后

前段时间无意中看到蒋方舟上的那一期《奇葩说》,难以想象,这位一直被称为天才,9岁就出版自己的散文集,后来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人生仿佛开挂一样的少女作家,说自己从小就过得不快乐。她说,这种不快乐,源自于她的讨好型人格。那么,讨好型人格的小孩,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是指某些人只顾讨好别人,忽视自身感受的人格,属于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被人讨厌,越在意一个人,越会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一旦自己出现小失误,就会难过和懊恼很久。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无关

这种人格的人往往都比较没有主见,自己的言行举止大多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他们缺少底线与原则,说话做事情都以取悦别人为目的,就算别人对他们的生活指手画脚,他们也不会去辩驳,而是默默接受。

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成为讨好型人格,是因为太过善良与温柔,但有时候一味忍让,委屈自己的善良与温柔,在别人眼里可能只是卑微的讨好。

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会有哪些表现?

1、很少拒绝别人

讨好型人格的小孩基本很少会说“不”,在他们看来,拒绝仿佛十分难以启齿,说出一个“不”字比让他们登天还难一样。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友谊将不复存在,这也让他们小小年纪就成了同龄人眼中的“老好人”。

他们习惯性地接受别人的求助或要求,顺从是他们的第一法则,能够让他们的生活减少很多不确定性,也就减少了他们的害怕,避免自己的身心受伤害,于是在与人相处中,会本能的拒绝说“不”。

其实这些小孩要知道,人与人是平等的,从外到内,并且偶尔自私一点,也没有人可以指责,有时自私也是爱自己的表现。当一个人向你求助时,选择权应该是在于你,如果ta的请求确实让你感到为难,或不知道怎么去做的时候,不妨温和又坚定的拒绝。勇敢说不,其实也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如果仅仅因为你一次的拒绝,身边的这个朋友就开始减少与你的交流,那么这样的朋友也是不值得来往的。

2、不敢提要求

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不敢向别人提要求,甚至包括最亲近最信赖的父母,实际上,很多人形成这种人格,父母都要负起一定责任。很多讨好型人格的小孩,一开始也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尝试向父母提自己的要求,比如看上一个喜欢的玩具想要得到时。

但经历一次次拒绝之后,特别是有的严格的父母还会向他们诉说家里条件多么不好,或说他们不懂事要一些没用的东西,顺便把他们批一顿后,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沉默,再也不敢像大人提要求,再想要一个东西也只敢在心里默默喜欢。

他们认为自己如果总在提要求,很可能会被当成麻烦和负担,进而被人讨厌或嫌弃,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3、缺乏安全感

讨好型人格的小孩总是缺乏安全感,害怕自己不被喜欢,这样的小孩是让人心疼的,他们大多在很小的时候都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甚至是被打骂批评下、冷漠中、严厉管教下长大,从小就处于一个不平等的位置,因此只能顺从、妥协摆出低姿态,表现的懂事才能够“被爱”。

蒋方舟在节目中说: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很难想象,她的人生被很多人所羡慕,但她却用“谄媚”这个词来形容自己。

她还说道:我从没有和任何一个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这种“真实的关系”应该是指在这个人面前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不带丝毫伪装,可以放肆,可以显露出自己的所有不堪。

实际上,这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因此担心展示不完美的自己会被讨厌,别人会远离自己。

讨好型人格孩子成长起来更加艰辛

日本一部经典老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很好地呈现出一个讨好型人格孩子的一生,主人公松子就是非常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在她很小的时候开始,家里父亲更加疼爱妹妹,所有关心爱护都只留给妹妹,而松子为了让父亲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