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峡美食之五彩糯米粽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11469_1/

“点点窝窝,糯米坨坨,醮点白糖,一人一坨”。一首在宜昌三峡传唱久远,家喻户晓的童谣,鲜活平实地描述了宜昌人过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粽子蕴含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和丰厚的历史沉淀。关于端午吃粽子的来历,历来诸说不一:有传为纪念东汉悲号父溺水亡而自投江寻父屍的曹娥;有传为“迎涛神”纪念春秋吴国屈死后化为涛神的忠诚伍子胥;有传为古代吴越地区龙的节日,是龙图腾的祭祀日;还有传为“恶日”,五月初五是个不吉利的凶日,在宜昌三峡则有更多鲜活的传说,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公元前年,五月初五日,楚国的都城被秦国攻占了。屈原想着他的一片爱国忠心,他联齐抗秦的主张不仅未被君王采纳,反而遭到了奸臣的谗诬,遭到了朝廷的贬逐,他心中万分悲愤,便散发披衣在汨罗河畔行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愤世投江。

这时,突然天昏地暗,江水猛涨,呼啸的江风把屈原愤世殉国的噩耗带到了屈原的故乡宜昌归州,故乡的人们十分悲伤,为了使鱼虾蟹蚌不啃食屈原的躯体,也为让屈原能享用饮食,人们便砍来慈竹,在竹筒里装上最好的糯米饭投到江中,且每年五月初五都如此,在又一年五月初五日将要到来之时,他们正忙着砍竹造饭,可就在同一个晚上,同一个时辰,屈原故乡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梦见屈原回故乡了,只见屈原仍然头戴切云冠,腰佩长剑,虽然容颜憔悴,却轻言细语挨家挨户询问故乡的老人身体安康,关心小孩们读书成长……3唯独就是不提自己.

故乡人们见屈原瘦削不堪,心中已明白了几分,便问道:“屈大夫,我们投入江中的那些竹筒饭是不是都被水*、鱼蛟抢吃了”?屈原默默无语,故乡人们愤慨道:“今年我们改变一个方法,不用竹筒装饭投江了,我们改用竹叶和粽子包饭,再用驱魔降妖的五彩法线缠紧投入江中,水*就不敢争食了!”还有人献策道:“这个法子虽好,防了水*,可那些鱼虾还是抢食大夫饭食啊,但这些水族都属长江龙王管辖,我们何不造些龙形船只,把竹叶饭头下江后,我们就在龙形船上猛划,摇旗呐喊,放鞭燃炮,那些鱼虾会以为是龙王巡视来了,

就不敢来与屈大夫争食了”!屈原听后笑道:“大家的心意我全领了,但我有一个要求,大家给我送竹叶饭的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把所做的竹叶饭全部送光,你们也留一些,我们热热闹闹一起吃多好啊”!

打从这年起,人们在把竹叶投入江中时也把龙形船推下水,在江上挠桨翻飞,锣鼓齐鸣,燃放鞭炮、火药烷,果然水*鱼虾再也不敢与屈大夫争食了,而且家家户户也高高兴兴与屈大夫一道品食竹叶饭了。

这竹叶饭就是现在的粽子龙形船就是现在的龙舟。从此,每年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自春秋战国以来,端午节承载历史的车轮延绵至今,端午节吃粽子亦走过了两千多个不断变身的年头。

端午粽子最初本为祭品,演变为端午节,后演变为端午节令食品,这早在汉代的,说文解字已有文字记载:“粽,芦叶裹米也”,而且西晋的周处在《风土记》中,则详细地记下了粽的做法,还有资料表明:早在春秋时期,制作粽子的材料为黍米,用菰叶(茭白叶)包裹或装入竹筒中。所以当时也称粽子为“角黍”或“筒粽”。到了晋代,包粽子的原料中有添加了中药“益智仁”,故粽子亦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杂粽”,米中掺杂了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粽子品种增多,到了唐代,粽子开始用发白的糯米,至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就写下了“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元、明时期,粽子的馅料中又出现了豆沙、猪肉、松子仁等,到清代则出现了“火腿粽”。

而今粽子则更是花色品种繁多,虽然总体上都是粽叶包裹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把各地的特色和风俗发挥的淋漓尽致。单就屈子故里宜昌的粽子而言,随口数数就有小枣粽、红豆粽、绿豆沙粽子、莲蓉粽、桂圆粽、蜜饯粽、板栗粽、叉烧烤肉粽、鸡肉粽、水晶粽、老坛酸菜粽、峡江腊肉粽、火垄火腿粽、盐蛋*粽、八宝粽等。

宜昌人最引为自豪,最值得一表的是“峡江腊肉粽”,它选用峡江的优质冷水糯米,淘洗净浸泡半日,其中掺入切成细条状的峡江烟熏五花腊肉,用老嫩适度、宽窄相宜的簝叶,即《本草备要》记载的“多汁、味甜、有凉心暖脾、消痰止渴,除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呕哕吐血、中风失音、小儿惊痢”等功能的淡竹叶,包裹糯米腊肉,用五彩丝线缠成如角杯的“菱角粽”,一角翘天的“独角粽”或二粽一连或多粽一串的“鸳鸯粽”、“母子粽”、“祖孙粽”等。

煮食峡江腊肉粽宜先大火煮沸,然后用中火、小火煮两个小时即熟。食时解开彩线,剥开簝叶,团成一坨的熟粽糯米洁白如玉,晶莹剃透,五花腊肉条油光紫红或琥珀内敛,分外诱人,食之,糯米软糯滑润,腊肉劲道味绵,一阵阵淡竹叶的清香淡甜,烟熏腊肉的浓厚肉香,百草烟熏香扑鼻,真乃赏心悦目,爽口之极也。

最奇妙的是峡江腊肉粽煮熟后置于通风处,尽管在五月初夏,亦可存放十日,其色香味不变,故峡江腊肉粽已成为了中外游客不可多得的抢手旅游地方特色馈赠礼品。

粽子万变不离其宗,其主料为糯米,又称江米,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谷类之一,糯米应比普通的米的口感要黏一些,香糯软润一些,故受大家的喜爱。

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暖胃的作用,并且具有收敛作用,对脾胃虚寒、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也由于糯米有黏性,其中所含的淀粉在结构上与普通的大米不同,比普通大米生血糖的速度更快,而且甜粽含有较多的蔗糖,所以糖尿病人吃粽应注意适量,血脂高的人群和肥胖人群也应适当限量,切不可过多的食粽子。

从现代营养学的理念来看,粽子也许并不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健康食品,但我们不要把粽子仅看成是一种食品,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网络语言来描述一下:“哥吃的不是粽子,是文化”。所以端午节的粽子还是一定要吃的。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吃粽子应“食不在多,有粽即行”,“粽不宜纵有粽即中也”。

宜昌人食粽子是沾光——沾了老祖宗屈原的光,每年端午节前后,宜昌的大街小巷、小吃店里、大餐馆里都会有人包粽煮粽,食粽的客人更多,亲友之间也有以粽作为节日礼物相互馈赠,尤其是在大街小吃摊点买上几串,由小孩提着,蹦蹦跳跳的走亲戚,真为节日的热闹,为五月的风景增加了一道十分醒目地亮点。

更难为屈子的故乡人,他们纵情端午于粽情,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粽子文化演绎的匠心独具,钟情万千,他们诠释:为什么宜昌粽子只包一颗蜜红枣?一颗蜜红杏?因为红杏、红枣代表屈原的一颗爱民、爱国之红心,为什么粽子要改黍米为洁白的糯米,因为糯米性粘糯慈,谐音“慈”,喻意屈原以百姓心连心、心贴心、有情有义,永不分离,糯米的洁白,寓意屈原为官清正,光明正大。

在宜昌,人们吃粽子,却从没有把粽子看成一种简单的食品,而是视为在品味古老悠久的民族饮食文化,人们纵情粽情端午,寄托了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无限崇敬与纪念,更寄托了龙的传人爱国、爱民的赤子激情的一种传承和纵情宣泄,一年一度欢度端午佳节,无疑成了宜昌人民自觉进修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公开大课堂和全民进修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