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quot我要跟着他,就算下地狱qu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最安全的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904/4250101.html

首先申明两点:

此文讲的是概率,不是孤例。

另外,这不是互逆命题。

逛情感论坛,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痴情得无法自拔的人,大多是穷人。或者说,是活得比较失败的人。

工作大多不能产生成就感。目标无法实现。挫折重重。银行户头空空。得到的认可与尊重比较少......

一个人越厌恶自己,就会越渴望爱情。

ta会不断制造爱的幻梦,跻身其间,以告诉自己:我存在,我活着。

加缪说,生命本身就是一场虚无。为了填补虚无,我们需要创造意义。

有人会投身事业,有人会追逐梦想,有人会创造奇迹,有人则在旅行与社交中,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

但这些都需要投入金钱与时间,智识与才华,野心与意志力......

太累了。

也太难了。

最多快好省的,是爱情。

爱情,只需要一点肾上腺素,就能让一个人忘却虚空。

但它可悲的地方也在于此——

它只能让你忘却虚空。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一生都在追逐爱。

这种狂热的追逐,奠定了她的悲剧基因。

因为,越狂热,越虚弱。

越放大“他”的意义,“我”的价值就越小。

最终,她在一次次的讨好、一次次的放弃自我中,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肮脏的、臃肿的垃圾婆。

松子命途多舛,一生悲催。

可惜,这种悲催的命运,又加重了她对“爱”的执着。

她说,我要跟着他,就算下地狱。

最后,她真的惨遭横死。

松子不是孤例。在现实生活中,在滚滚红尘欲望都市里,她有着无数的投影,也有着无数的镜像。

你会发现无数个松子2.0版,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昨天在某个app里,看到一个痴情无比的女孩,用两年时间,一直在倾诉和前男友的点点滴滴。

她从年开始开始发言。

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停止。

她的“大坏蛋”已经结婚了。

可是,她依然留在原地,每天都在听他曾经发来的语音,看曾经的聊天记录,然后哭得彻夜不眠。

她会在下雪的时候,提醒那人记得加衣裳。

会在下雨时,提醒他带伞。

会在天气变凉时,提醒他保重自己。

看到这些话,你应该也会觉得感动吧?

可是,我看到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女孩应该活得很糟糕。

果不其然,再看下去,她不如人意的现状就清晰地出现了。

她长得不好看。(有错别字,文化水平应该也不高)。

生活不顺。

不顺到“都想死了”。

工作换得特别勤。

没钱,靠借债度日。

看到这里,内心只有一句话:姑娘,也许你多赚一点钱,获得多一点认可,也许就不会沉沦了。

因为,当你能改变自己,就不会通过沉溺于一种关系来寻找自己。

刘瑜写过一篇文章,叫《爱情是庸人的避难所》。

其中提到一个兔子先生,在情人和妻子之间跑来跑去,一会儿回家,一会儿离家出走,跑去与情人同居。

还有一个小镇售货员,也在丈夫与情人之间暧昧不清。

他们制造了莽莽榛榛的爱情,并在这些爱情里获得“我多能啊,我多厉害啊,有两个人爱着我”的满足感。

可是,刘瑜不客气地评论道:

这只是利用他人的爱,来遮蔽自己的平庸。

因为爱情是成本很小、“进入门槛”很低的戏剧。

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

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于是爱情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大量地生产出来。

而《狂热分子》里,霍弗也用大篇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越失败的人,越狂热。

因为失败,ta会充满“急遽改变的渴望”。

改变不了自己,就痴迷于改变关系。

而失败者排斥理性。

他们只迷恋情绪。

于是,就会发生一系列女生对痛苦上瘾的悲情现象。

记得从前看《乔布斯传》时,对乔布斯的绝情很是耿耿于怀——

爱过的女人一直在求见面。

他就是避而不见,甚至对她的悲惨也无动于衷。

我本以为这没良心。

但后来随着自己工作的改变,社交圈的扩大,渐渐理解了这一切。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心流:完美体验的心理学》介绍:注意力的理论容量只有每秒比特,即,一个人同一刻只能处理7个单位的信息,而注意力切换的最小间隔是1/18秒。

或许你和我一样,以上的字个个都认识,就是不知道它说什么。

我再翻译一下:一个人在世70年,按每天清醒状态16小时算,人一生处理的信息总量是G。

是的,G。

这就是我们这一生能处理的信息总和。

一个硬盘的容量,可能都比它大。

它少得如此可怜,一定要让它效率最大化。

而效率最大化的原则,只有一条:让时间与注意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乔布斯就是这样做的。

他将90%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事业中,对其他的,都无暇兼顾,也无心兼顾。

而我几个做企业的朋友也说,工作比爱情嗨多了。

倘若攻克了一个大难关,拿下了一个大单,开发了一个新产品,写好了一个牛逼的程序,公司成功上市......

那种巅峰体验,次的性高潮加起来都无法企及。

他们更乐衷于工作,因为工作足够令他们兴奋。

至于爱情与婚姻,这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不会为此大伤脑筋,或大动干戈。

甚至还有人说,事业正处上升期时,性欲都没有了。

许多女性对此耿耿于怀。

但是,指责与审判,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我们还是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男性能够更洒脱,拥有更多资源,拥有人生主动权。

最根本的,就在于他们的热情、创造力、生命能量,都不是投注在关系上,而是投注在工作上。

情感不是生活的全部。

毕淑敏说,有成千上万的男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丈夫。

他不是唯一。更不是你的终结。一个人离去了,犹如*鹤不复返,那就在心里埋座坟,偶尔祭一祭,但不必天天挖出来哭一场。

比之于哭故人,你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就是改变你的处境,为家人与自己,谋得更好的生活。

最后想说一句,无论你是谁,站在哪里,现在在做什么,都要记得,真正赖以为生的,是自己创造的价值,而非自己创造的关系。

关系终有尽时。

而你所创造的价值,却会令你不断增值,越走越好。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