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东北疆域的驻防设置顺治元年,清朝入关迁都
TUhjnbcbe - 2023/7/29 21:31:00
好的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好的中医白癜风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顺治元年,清朝入关迁都燕京临行前一个月(顺治元年八月),顺治帝命正*旗内大臣何洛会为盛京总管,统兵镇守盛京等地。康熙初年是盛京八旗驻防迅速发展的时期。康熙元年(),改镇守盛京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康熙四年又改为奉天将*。

盛京(奉天)将*

奉天将*辖区包括以盛京为中心的驻防十四城,即盛京、兴京、牛庄、盖州、凤凰城、广宁、义州、锦州、开原、金州、辽阳、熊岳、复州、帕岩,在康熙初年已经设置,驻防体系初俱规模,有清一代,没有大的变化。为加强控制,雍正五年,仿吉林与黑龙江将*辖区直接派副都统驻防地方的形式,在锦州、熊岳设副都统二员。

锦州副都统是由盛京副都统移驻,管理广宁、义州、锦州、宁远至山海关地区,熊岳副都统由兵部奏请补放,管理复州、熊岳、金州、凤凰城、岫岩、旅顺等地。从此,部分盛京驻防区形成了将*、副都统、城守尉三个管理层级。

奉天将*下辖奉天、锦州、熊岳三个副都统,东至兴京边二百八十余里吉林乌喇界,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山海卫界,东南至金州南境七百三十余里海界,北至开原边二百六十余里,东南至镇江城五百四十余里朝鲜界,西南至海八百余里,东北至威远堡二百三十余里永吉州界,西北至九官台门四百五十余里蒙古界。

凡是满洲、蒙古、汉*八旗事务,都统之于奉天将*,凡民人事务,则统之于奉天府尹。这些都反映了清代初期的民族分治状况。盛京昂邦章京,即后来的奉天将*,所属的行*组织及职掌在顺治年间变化很大。清朝入关之初,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俱迁燕京,盛京总管一度成为总理东北一切事务的**首脑。

吉林将*

吉林将*全称为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清初以来,沙俄侵略*相继侵入了我国精奇里江、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为加强东北北部*事力量,驱逐入侵的俄罗斯*队,清顺治十年(),清*府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和尼布楚等地,从盛京辖地中划出来,归新设的宁古塔昂邦章京管辖,治所在今海林县。

康熙元年镇守宁古塔昂邦章京改称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康熙五年,治所移至宁安县;康熙十二年(),驻守吉林乌喇(今吉林市)的八旗兵建造木城,为大举沙俄入侵,督造战船,康熙十五年,治所移至松花江边的吉林乌喇,即船厂(今吉林市);乾隆二十二年,改称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

吉林乌喇亦称船厂,明永乐年问,为管理奴儿干都司曾在此造船,顺治时期亦曾在此造船抗敌,康熙帝移宁古塔将*于此,可能亦有此意。所以宁古塔将*有时又被称为船厂将*。宁古塔将*辖区至雍正末年共有五个副都统、一个协领,即吉林乌喇、三姓、伯都纳、阿勒楚喀、宁古塔副都统和浑春协领。

其中宁古塔于顺治十七年,吉林乌喇于康熙十年,伯都纳于康熙三十一年,三姓、阿勒楚喀于雍正三年,设置了副都统。浑春协领设于康熙五十三年。雍正时期,吉林乌喇将*辖区内的驻防点还非常少,并没有设置城守尉。所以副都统及协领辖区便变成吉林乌喇将*辖区的基层组织。其中船厂副都统与宁古塔将*同城,至雍正末年,宁古塔将*辖区共有五个基层行*组织。

宁古塔将*对三姓地方官员的置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升调照其咨文决定。据《皇朝通典》记载,宁古塔将*的职掌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地方,缮黝镇戍,绥和*民,秩祀山川,辑宁边境”。其内容与奉天将*职掌大同小异。

吉林将*辖区在明代是满族的前身建洲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各部的居住地,清*权入关之前,已将其大多数人迁往辽东,编入八旗,也有很多部落留居原地。吉林将*辖区的各少数民族主要是:留居当地的满族(又写作库雅喇、卦勒察、布特哈等),锡伯族(又写作席北、西北、席百等),赫哲族(又写作新满洲、黑津、黑斤等),达斡尔族(又写作打虎儿、达呼里等)。

黑龙江将*

黑龙江将*与吉林将*的设置,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就是为反击不断扰边的沙俄*队入侵。康熙十三年(),清*府将吉林水师营总管移驻黑龙江(瑷珲)地方,并在这里筑城。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领兵征俄罗斯,二十三年授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康熙二十四年移驻黑龙江右岸的瑷珲新城,二十九年移墨尔根城(嫩江),三十八年又移驻齐齐哈尔城。

由于初设地为瑷珲,所以又称瑗珲将*。黑龙江将*下辖黑龙江城、墨尔根城、齐齐哈尔城。三城副都统和呼伦贝尔、布特哈两个副都统衔总管以及呼兰城守尉。齐齐哈尔副都统,康熙三十七()年自墨尔根移驻;墨尔根副都统,康熙二十九年自黑龙江移驻,三十七年又移驻齐齐哈尔,四十九年以墨尔根协领马喀礼为副都统。

此外,康熙三十年(),设布特哈总管、副总管,管理达呼尔、鄂伦春、毕拉尔等族。布特合总管虽与副都统品级相同,但其统辖的各族,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乌喇将*辖区,并没有明确的疆界。雍正十年,设博尔多驻防,令布特哈副总管拨令兼理。雍正十二年(),于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区内设呼兰城守尉驻防。

黑龙江将*辖区,以齐齐哈尔为中心点,东至吉林界二千三百里;西至喀尔喀界一千二百三十五里;南至吉林界五百里;北至俄罗斯界三干五百里;东南至吉林界一千七百里;西南至科尔沁扎拉特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吉林界三千六百里:西北至俄罗斯界二千里。黑龙江将*地处边外,所辖区域广阔,民族众多。

因此,黑龙江将*辖区的管理方式与盛京、吉林乌喇将*又有所不同。《皇朝通典》记载了黑龙江将*的职掌: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均齐*修、举武备,绥来部族,控制东陲。黑龙江,索伦地。索伦即今天的鄂温克族,清初把在黑龙江中上游地区从事狩猎生产的各民族不问部族,统称为索伦。黑龙江将*辖区内的土著居民除鄂温克族(索伦)之外,还有达斡尔族、锡伯族、鄂伦春族,满族(虎尔哈部)和蒙古族巴尔虎部和厄鲁特部等。

清代封禁东北少数民族的标志一一柳条边

柳条边是清朝封禁东北的一个策略和象征。今天我们对清代柳条边的认识,大多源于杨宾所著《柳边纪略》。东北是满族的故乡,是清朝的发祥之地,对这一特殊区域实行封禁,是清*府长期推行的一项国策。因此,清*府于清初开始在明代辽东边墙的基础上,历经多年兴建了一条长达余里的柳条边,就是用以实行封禁的一道栅栏,并大致划定了东北行*区域与民族分布的格局。

柳条边是一条用柳条篱笆修筑的封禁界线,又名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柳条边有“老边"、“新边”之别。柳条边约维持了年之久。有清一代,宁古塔将*辖区面积虽然广大,但几乎全境都在柳条边以外,因此“老边”也是宁古塔将*与盛京将*辖区的分界线。柳条边的北段又称“新边”,“新边"于康熙九年()至二十年(年)修成。

是清初*府为禁止汉人移居关外,构筑的从威远堡(开原北)到松花江东岸的法特哈(吉林北)的“柳条边”,由宁古塔将*巴海监造。“新边"划定开原以东归盛京将*管辖,开原以西归吉林将*管辖,“新边”也是吉林将*与蒙古的分界线。柳条边建成之后,沿边设置边防十一座(后来减为二十座),其中老边十七座(后减为十六座),属盛京将*。

新边四座,属宁古塔将*。康熙十六年,清廷以东北为皇朝发祥圣地,悉行封禁不准民人入境。在这一禁令下,相当长的时期内,东北中、北部地区,除八旗兵驻防点的聚居区缓慢扩展外,基本属于封禁区,土地荒芜。因此,柳条边既有着防范蒙古之意,又有保护吉林将*所辖区域严禁他人入边之意。

边外的吉林将*辖区,盛产人参、东珠、松子等,清朝设有专人(内务府所属)从事采摘、捕捞,其他人严禁入边从事农业生产。所以清代吉林将*面积广阔,但人烟稀少,这样就使八旗驻防*和当地的席北、封尔察等游猎民族,成为吉林乌喇的开发者,*屯成为开发的主要方式。雍正皇帝上任之后,更加重视对这一区域的管理,从中央派贤能官员到黑龙江、船厂地方加强管理。

清嘉庆八年,清廷颁布《订定临时移民章程》,放宽对出关人口的限制。禁令一开,移民人数逐年增加,道光年间,己经形成了“民户多于旗户"的局面。后来虽然清廷严令禁止,关内汉人却不断地涌入东北,直到年东北正式开禁,“柳条边”终于成为历史遗迹。

清代柳条边存在近二百余年的时间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这一体制的管辖下,严禁限制出关,严禁越过柳条边,严禁越边打猎、采人参、放牧,以此来维护满洲根本,加强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治。清代前期,东北民族地区实行*府制(康熙朝始),到了清代后期,东北地区先后改省设置了道、府、州、县。

康熙元年,改镇守盛京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将*,改镇守宁古塔昂邦章京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康熙四年(),又改辽东将*为镇守奉天等处将*。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建立的三将*分辖的统治制度,有清一代历二百余年。从时间上来看,在清初的四十余年间东北经历了三次变化:一是盛京总管统辖(一一年)。

二是盛京与宁古塔两总管将*分治(.);三是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分理(年以后)。直到年(光绪三十三年)清*府对*府制度进行改革,将奉天、吉林、黑龙江正式改为行省。各省省城设行省公署,其下所辖地方设置道、府、厅、州、县。到清末,奉天省设有四道、八府、八厅、六州、三十三县;吉林省设有四道、十一府、五厅、一州、十八县;黑龙江省设有三道、七府、六厅、一州、七县。

从此,东北地区终于和全国一致实行了行省制度。以上即为清代的东北行*区划与建制,最显著的特点是民族分治的管理制度,采用一元化的民*统治手段。清*府这一统治格局的建立,不但加强了作为统治民族——满族“国语骑射”的地位,也进一步加深了作为“国语清文”的满语、满文对这一区域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北疆域的驻防设置顺治元年,清朝入关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