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腊八节与腊八粥的由来
TUhjnbcbe - 2023/10/18 17:54:00
白癜风的治疗原则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23/6185377.html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其起源之一是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与“腊”相关的腊祭习俗。

所谓“腊祭”,因“腊”与“猎”通假,亦为“猎祭”,西汉《礼记·郊特牲》记载,它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即猎取禽兽,用以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吉祥。在汉代将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确定为“腊日”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后来随着“…汉改为腊”,且这一时期北方的天气气候,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故而“腊月”成为了农历岁末最后一个月的别称之一。

最初在腊祭时并不喝腊八粥,腊八粥出现在佛教传入我国以后。而腊八喝腊八粥这一习俗,文字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清稗类钞》有云“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南宋《梦梁录》也写到:“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习俗的来历,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按佛教记载,创始者释迦牟尼曾在雪山修苦行多年,后来发现这并不是解脱之道,于是放弃苦行下山。一位牧女见他形销骨立,很是虚弱,便熬乳糜(奶与谷物共煮而成)供养他。释迦牟尼食用后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端坐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悟道成佛。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为成道所受的苦难,会在这一日吃杂拌粥以作纪念。

后来佛教传入我国,各寺院在腊八这一天举行法会,并用香谷、果实等多种食材煮粥,不仅会效仿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供于佛前,还会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大家认为喝了这种粥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又将它称作“七宝五味粥”、“佛粥”、“福寿粥”、“福德粥”等,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给家人。

此后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广泛传播到了民间,成为了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也经历代演变,从一个佛教节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又有“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称谓。

到了清代,由王公大臣亲自监督,在雍和宫举行盛大的腊八仪式。这时腊八粥的做法更为复杂,熬煮所用的食材也不仅仅是宋代的“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除了用各种粥米以及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用水熬煮,还会用各种果仁干果加糖和葡萄用作点缀。这时的腊八粥以王府中的尤为讲究,王府中又以豫亲王府的冠绝京师,至今日,北京地区的腊八粥也最是讲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在我国还流传有五则故事传说,也是与腊八喝粥这一习俗有关的。一则来自“赤豆打*”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中的颛顼氏有三个儿子,他们死后变成了专门出来惊吓孩子的恶*。普遍迷信的古人认为,如果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是疫*作祟。他们害怕*神,而恶*怕红赤两种豆子,故而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红小豆和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另一则故事是说不争气的儿子和不贤惠的媳妇,一起败光了老两口节俭持家省下的家业,在腊八这一天冻饿交加。村民和邻居煮了一锅“杂合粥”接济他们,他们也从此改掉了恶习,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也逐渐好了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为了后人能以此为教训而相沿的。

又有传说,腊八节喝粥是为了怀念秦朝时饿死在长城下的民工。那时天下民工奉命前去修建长城,他们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但有些民工家远,粮食送不到。有一年腊八,这些没有粮吃的民工,就把一起攒的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虽然每人喝了一碗,但最后还是饿死于长城工地。

也传是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岳飞率部于数九严冬,在朱仙镇抗金时,衣食不济、挨饿受冻。百姓相继送粥,饱餐一顿的岳家*后来大胜而归,这一天正是腊月初八。岳飞去世后,每到这日,百姓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最终沿袭成俗。

还有传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落难时,曾在牢中受苦。时值寒天,又冷又饿的他,竟然从老鼠洞里刨出了七八种五谷杂粮。他把它们他们熬煮成粥,因为这一天是腊月初八,所以朱元璋给粥起名为“腊八粥”。后来他平定了天下,为了纪念在监牢中的那个特殊日子,将其定为“腊八节”,把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1
查看完整版本: 腊八节与腊八粥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