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郑成功操劳过度逝世,其子觊觎台湾,康熙招
TUhjnbcbe - 2024/4/9 17:19:00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http://www.yushiels.com/m/

17世纪,荷兰强吞台湾30多载,年,郑成功气宇轩昂,率领2万余精兵乘战舰从金门起航,越过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直捣台湾,威逼荷军。采取猛攻为主,围困为辅的战略方针大败敌军,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次年,郑成功治理台湾因操劳过度逝世,其子郑经妄图独吞台湾。康熙围剿、安抚兼施,郑经叫嚣杜绝与清政府和谈,平静了近一年的台湾或将再起波澜!

台湾虽与祖国隔海相望,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荷兰殖民者强占台湾要追溯到明末清初。

年,荷兰方面派遣军以在台湾从事贸易活动为借口,派携有利炮的战船抵达吕宋岛和香山岛等战略要地,之后登上澎湖,造船建设,不惜花重金为代价买通当地官吏,企图长期居住,逐渐暴露了侵略的野心。

年,荷兰捕捉到大明军队没有充足备战的战机,大举侵占台湾之后耕田劳作,明目张胆地将宝岛台湾部分地区占为己有。更可恨的是,为了满足贪欲的野心,荷兰以台湾为战略据点,多次窥视我东南沿海城市和岛屿,勾结海盗烧杀抢掠,修筑防御工事,实行残暴的殖民政策,搅乱了东南沿海百姓的正常生活。

为了保护东南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恢复安宁,是可忍孰不可忍,年,福建巡抚下令先后派几百艘舰船、万余人向澎湖列岛上的荷兰军队强攻,交战激烈,战事持续半年之久,赶走了岛上的敌军,有效打击了荷军的嚣张气焰。

荷兰殖民者野心勃勃,一次的战败岂能磨灭他们的狼子野心,一旦嗅到一丝的战机,定会重振旗鼓、卷土重来。

果不其然,荷兰殖民者没有放弃对台湾的蚕食,于全面控制了台湾,直至年,全面统治台湾长达20年。

郑成功早在与清军作战时就有收复台湾的意愿,但是明末国家动乱,郑成功苦于常年与清兵作战,所以腾不出时间来解决台湾问题。郑成功虽然属于明朝将领,但是一腔守疆爱国的热情依旧不减。

与清交战退守厦门后决然准备要把台湾收回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郑开始着手操练兵马,制造战船,筹备粮草。另外派人侦查台湾的情况,不愧是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军事家,还未开战就率先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郑成功,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俨然、大木。属于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曾经在澳门经商,接受过西洋文化的熏陶,精通西班牙、日、葡等多国语言,在舅父的指导下,成为福建沿海实力最强的商贸和武装首领,手下“兵强马壮”,万余人,曾率领部下在台湾海峡一带从事过私运、海盗等非法活动,被朝廷招安做了官,后又投降清朝。

年,郑芝龙亲自押运一批重要的货物前往日本,谁知这次异国他乡的远行却让他走了桃花运,结识了一名叫田川松子的17岁年轻女子,田可以说是花一样的年华,长得如花似玉。英俊爽朗的郑芝龙见了她,可谓一见倾城,再见倾国。

田川松子性格恬静文雅,打扮得十分精致、细腻,郑芝龙对她情有独钟。当然郑也是俊郎魁梧之人,田川氏对他也很倾慕。说来也巧,两人认识没多日,从相互倾慕到彼此爱慕,情投意合结为了夫妻,完全称得上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次年,喜得贵子,郑芝龙给他取名“福松”。“福”意指福建,“松”即松柏。取名“福松”的缘由是期许儿子不要忘记自己是福建人,将来能像松柏一样,长寿百年。所以,郑福松成为了郑成功的本名。郑成功出生时有过一段惊险的经历。

年8月27日这天,日本九州的一个海滨上,川田氏和郑芝龙在阳光明朗的沙滩上散步,几丝清爽的海风也附和着这对恩爱的夫妻。川田氏在海风掀开的沙滩上正在捡精致的贝壳,天空骤然飘起黑云,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海浪翻滚,不禁让人寒颤,一阵狂风雨霎时扰乱了海滨的宁静。

川田氏突然感觉大肚子疼了起来,意识到自己肯定是分娩了。下了这么大的雨,想找一个路人帮助几乎不可能,于是川田氏犹如老太太一般步履蹒跚地走到一块大石头旁,郑芝龙当时心急如焚、焦虑万分。但他没料到,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竟然平安地生了下来。

这块大石头因此被后人称为“诞儿石”,记录了郑成功传奇般的问世,当今还在那里,不过已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

当时的日本幕府专横跋扈,肆意破坏华侨,自古以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郑芝龙因带头起义遭难逃往台湾岛,从此,川田氏母亲兼父职独自挑起了抚养郑成功的重担。

郑成功几岁的时候,川田氏送他去跟一位名师学剑法。父亲郑芝龙在台湾接受明政府的招安做了官,日益思念妻儿,打算把他们接回台湾来,但是由于公务繁忙,实属脱不了身,只好委托第第郑芝燕赴日本接回妻儿。

郑芝燕到日本后,日本政府有禁止本国女子出国的规定,郑芝龙得知消息后派船队,携带大量礼物与日本政府交涉,日本政府才略微让步,同意接走郑成功,但是妻子必须留下。年幼的郑成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从此失去了母爱的温暖。

郑成功回到祖国后,父亲带他投师求学,希望他以后能中举,好光宗耀祖。年幼的郑成功玩心很大,根本不用心学习。一天,父亲找来一位看相先生为他算命,对看相的人说:

“我是一个粗人,没读过什么书,很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够在科举上成名,为我郑家争光,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看相先生却不以为然,摇了摇头说:

“令郎是济世的雄才,岂是科举中人。”

后来,郑成功喜欢读《孙子兵法》、《春秋》一类的书。长大后,学会了使用情报和间谍配合作战,成为卓越的军事家,你还别说,这位看相先生的预言真准!

郑成功年轻时聪明伶俐,喜欢骑马射箭和武术,文武双全。15岁时,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中了福建南安县学生员,这是他年轻时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当时的一位老师也对郑芝龙说:

“你这个儿子的将来,绝对不是你能比得上的!”

19岁这年,在父亲的安排下,郑成功娶礼部侍郎董飏先的侄女结了婚,但他并不喜欢,出于父亲的考虑,所以没有拒绝。日复一日,郑成功看到妻子的贤惠和善解人意,慢慢地从心理上接受了妻子,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郑经。

生下儿子后,完成了父亲的愿望和传宗接代的义务,他打算去六朝古都南京求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完成他的梦想。在南京期间,喜好读书,把接济苍生作为自己的梦想,常与老师钱谦讨论治国安邦的大道。

年,学有所成的郑成功回到福建,父亲因拥护唐王(后来的隆武帝)在福建登基,被封为平国公,掌握了军政大权。

年,郑芝龙希望他早日出人头地,带他去见隆武帝,隆武帝见了后很喜欢。第二天,出题考郑成功,见他对答如流,甚是欣慰,于是赐姓朱,名成功,本来从此以后是叫“朱成功”,但是周围的人喜欢叫他“郑成功”,所以流传至今。

才华遇见机遇就好比千里马遇见伯乐,郑成功的仕途从此青云直上,深得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皇帝把江西与福建、浙江与福建的交界处交给这位志存高远的郑成功镇守,期望他力挽狂澜,收复江西。

明朝末年,国家山河破碎,即便郑成功很有军事才能和战略远见,也拯救不了明朝的衰落。清兵长驱直入,仙霞关等战略要地失陷,郑成功在叔叔的劝说下逃至金门,之后隆武帝罹难,郑成功悔恨没有来得及报答皇上的重用,在金门设灵堂隔海祭奠。由此可以看出郑成功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

年,父亲投靠大清,其部下彷徨于明与清之间。正当大家举棋不定、群龙无首,郑家势力即将分崩离析之际,郑成功决定重振郑家势力,以反清复明的大旗召集部下重组郑家军。郑成功凭借威望和智谋硬是把队伍发展壮大至几千人,出师与清兵交战,起初打了一些胜仗,攻占福建的建宁和兴化等几个城市,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打仗打的是粮饷,自古以来都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郑军当务之急面临的是解决粮草问题,于是郑成功利用中日商贸的余盈暂时缓解了粮草问题。

不久,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取得初步的成功,虽说战果不丰硕,但是这一仗使军队的威望有所提升。周边的残余和明军残部都来依附他,军队进一步壮大。

年,郑成功与鲁王的军队在福州拉开阵势打了一仗,在店头山击溃清军,趁机占领同安城。进入城中,首先下令部下不得扰民,欺压百姓,同时做好政治上的宣传,争取百姓能加入自己的队伍,共同反清。由此可见,郑成功不但懂军事,心系民生,政治上的事也一点不含糊。

不久后,清政府系福建提督赵国祚得知同安城失守,派兵与郑军在泉州交锋,由于郑军作战英勇,清军很快溃败,赵国祚手下的一位大将被杀,要不是清军援兵及时赶到,恐怕赵国祚也难逃一劫。

年,郑军与清军交战,大败清军,清政府见证了郑成功的军事才能和实力,利用和谈来分化郑成功的实力。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郑军虽然打败清军,但是自己也元气大伤,身经百战的郑成功看出了清廷的诡计,借机“虚与委蛇”,养精蓄锐,筹备粮草。

清政府为了乞和郑成功,力求改善关系,把交战的责任推卸到地方官身上,但是深知郑成功不会轻易答应,于是拿郑成功的父亲和亲兄弟为“筹码”,在和谈时使诈,最后和谈破裂,只能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

至年,郑军打了许多胜仗,但是由于粮草、气候、部下降清等诸多原因,导致北伐失利,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守厦门。

退到厦门后,郑成功打算尽快解决台湾问题,完成收复台湾的意愿。

郑成功以澎湖为根据地,切断荷兰军的外援,逐一歼之,年,在金门誓师,亲率战船向台湾海峡进发,次日抵达澎湖。

到达鹿耳门港外之后,先派一队人马进入台江侦查敌情。

当时荷兰的重要军事基地是台湾城、赤嵌城,郑成功派兵切断两者的联系,让其首尾不能呼应,再派一支劲旅登陆北线尾的鹿耳门,以达到牵制荷军的目的。台湾的百姓几十年来受荷军苦矣!见郑军进攻台湾荷军,热情洋溢,力挺郑军的登陆,为日后尽快收复台湾创造了有利条件。

荷兰殖民者首领揆一分三路进攻台江、北线尾和赤嵌城的郑军,郑成功即刻调整战略部署,命干将王大雄、陈蟒率兵控制鹿耳门海口,以便随时呼应下一批增援的郑家军。命令陈泽率重兵驻扎北线尾,确保侧翼的绝对安全,再派一支奇兵监视台江的动向,彻底阻断台湾城与断赤嵌的联系,为日后海陆两路进攻荷军做准备。

郑军在北线尾迎接正面之敌,再派军队采取迂回战术,两面夹击荷军。面对来势凶猛的郑军,荷军束手无策,有的甚至不放一枪便仓皇而逃。荷军派兵增援赤嵌城,也被郑军击溃,部分荷军将领投降,赤嵌城光复。

北线尾、赤嵌城相继被郑军控制,下一个目标自然是荷军的老巢台湾城,台湾城是敌军的指挥和统治枢纽,攻下台湾城就意味着台湾岛的收复。

但是,台湾城可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台湾城城墙坚固,荷军完全可以依托固若金汤的城防和先进的武器顽强抵抗。郑成功也看穿了这一点,强攻不行改智取,于是给守城的敌军写信劝降,动摇其军心,但是敌军果断拒绝。郑成功又使用了致命的一招,切断敌军的水源和粮草来源,并且调集大炮猛轰城墙,敌军坐不住了,企图出城抢郑军的大炮,但是被弓箭手击退。

虽然敌军遭到重创,但是毕竟台湾城防御体系完善,一时难于攻下,于是郑成功从长计议,派一部分士兵去开荒自力更生,解决粮草问题,对于敌军,则采取长期围困的策略。

由于敌军的外援被切断,被困数月后,粮草基本殆尽,士气低落。揆一派使者到福建,企图联合清军前后夹击郑成功,清军首先答应了揆一的请求,前提是要他出兵帮助攻占厦门,但是揆一派出的军队逃跑了,夹击郑成功的计划泡汤。

郑成功见时机成熟,转守为攻,向热兰遮城堡发起猛烈攻击,占领城堡后,利用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用大炮猛轰台湾城,很快城墙被撕开了口子,荷军见形势不容乐观,走投无路之下只好选择和谈。揆一会谈时表示:

“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荷兰殖民者在台湾长达三十多年的统治被郑成功彻底瓦解。

战事结束后,郑成功命令士兵开荒种地,鼓励沿海地区流离失所的百姓来台湾发展,传授百姓种植甘蔗,制作食用糖,并远销海外,这一举措吸引了上万人到台湾。

郑成功不仅帮助百姓发展生产,还新办学堂,振兴教育,因此,军队实力大增。但是好景不长在,由于在台湾水土不服、操劳过度等原因,郑成功于年6月23日逝世,年仅39,可谓是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儿子郑经成为台湾的继承人后,违背他的意愿,公然宣称:

“台湾远在海外,非中国版图!”

当时康熙年幼,不及10岁,无暇顾及台湾事宜。康熙成年后,实行宽大政策,力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前后几十次派大员赴台谈判,但是郑经一意孤行,企图独吞台湾,并打着如意算盘,通过谈判达到长期割据台湾的目的,并认为:

“逆之,则指日加兵,内外受困,岂不危哉!不如暂借招抚为由,俟余整旅东平再作区处。”

意思是如果拒绝和谈,择日清廷定会加派重兵,到时必然内外受困,那不是危险了!还不如假借和谈之机率师进入台湾再做打算。调兵进入台湾(即东平)城后,郑经当即宣布拒绝与清廷和谈,台湾不能让清廷管辖,但是可以向清廷纳贡。

清廷看清了郑经的意图,于是下令派兵进攻厦门,郑经战败,退守铜山。郑经领教了清兵的厉害,但是没有悔改,依然坚持割据台湾,还表示“虽死不允!”郑经宣称台湾“非清廷版图”,还说:

“今东宁远在海外,非属版图之中……王侯之贵,固吾所自有,万世之基已立于不拔。今日东宁,版图之外另辟乾坤,幅员数千里,粮食数十年,……足以自强。以外国之礼见待,互市通好,息兵安民。”

郑经的企图很明显,就是让台湾从大清版图分离出去,占为己有,让大清承认台湾的独立,以国外的礼节来待见他,并互派信使,彼此通商,不再交战。这嚣张的态度,与他父亲郑成功的决然不同。

郑成功当年写给荷兰军统领揆一的劝降信严正声明: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还,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慷慨激昂,义正言辞地声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长期被贵国占领,我今天是来要回所有的领地和宝贵物品。

郑成功曾经还写过一首《复台》诗,诗云: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使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越王勾践,另一个是横田与部下共患难自刎。诗表达的意思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赶走荷兰殖民者,开发宝岛台湾,要付出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恢复列祖列宗的基业,一起登岛的几千弟兄,必须团结和睦,即便艰苦跋涉也不能分离台湾。

换句话说,就是即便身为大明人,也要恢复先辈的基业,绝不能把台湾分离出去。

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腾出时间攻占了厦门,郑经没有去路后败退台湾,在台湾发展农业,寓兵于农,采纳部下意见发展教育,教习武艺,在一段时间里:

“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不得不承认,郑经对台湾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功劳。后期郑经萎靡不振,郑军发生内斗,他的儿子郑克臧、郑克塽先后成为继承人,郑克臧倒是颇有才干,但是郑克塽偏听冯锡范、刘国轩的建议,这也是之后导致被清军攻破的原因之一。

年,施琅率领两万余人,大小战船共计余艘,从福建出发进攻台湾的澎湖,向郑军发起猛攻,首战告捷。郑军大小首领被杀或被俘百余人,士兵也有上千人投降,军事力量基本被完全摧毁。

见郑军大势已去,刘国轩等人纷纷赞同投降清军。施琅也很有军事才能,看清郑军已没有实力与清廷分庭抗礼,于是发布《谕台湾安民告示》安抚民心,扰乱郑氏军心,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很快,郑军不攻自破,清军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念及郑氏开发台湾的功劳,冯锡范、刘国轩、郑克臧、郑克塽和其他郑氏人员都给予了妥善的安排。

郑经虽然曾经企图分离台湾,但是对台湾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郑成功身为明朝人,与清军交战十几年,打过胜仗无数,可以说清军拿他没有什么办法,直到收复台湾后积劳成疾去世都没有归顺清廷,对明朝忠心耿耿。纵使一直反清复明,但是一直坚守台湾是中国的立场,收复台湾后大力发展生产,兢兢业业。郑成功不愧是我大中华的民族英雄!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成功操劳过度逝世,其子觊觎台湾,康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