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腊八粥的来由竟是因为佛教,距今已有上千年
TUhjnbcbe - 2024/4/24 17:43:00

原创|风雨中白马王子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谓之腊八节,是春节前的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民间有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谚语。腊八节从先秦时都是被当作年节来看待的。

秦代开始把夏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腊虽在岁终,而古时日期无定,今以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者,其实是佛教的节日。释迦牟尼未成佛前,为悉达多太子,十九岁出家,五年修习世间禅,知非究竟,乃入雪山思惟佛道,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麦,以致形容枯槁,消瘦不堪。出山以后,浴于尼达禅河,攀树而起,身力不支。时诸天人,知悉达太子将往菩提道场成道,佛须相好庄严,乃化作牧牛女,献佛九转乳糜。何谓九转乳糜?先从千牛谷乳以饮五百牛,次谷五百牛乳以饮二百五十牛,次谷二百五十牛乳以饮一百二十牛,次谷一百二十牛乳以饮六十牛,次谷六十牛乳以饮三十牛,次谷三十牛乳以饮十五牛,次谷十五牛乳以饮八牛,最后乃以八牛乳和以香稻煮成粥麋。太子啜此乳麋,形体复原,相好圆满,乃赴菩提树下,端坐思惟,断尽烦恼,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佛睹明星,豁然大悟,心镜开朗,得正等觉,即今日成道之事也。

大约在东汉明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到晋后盛行。十二月八日释迦牟尼成佛日,这天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佛前牧女献乳糜之说,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分赠门徒及信众,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牧牛女献乳糜

腊八粥又名“七宝五味粥”,不少寺院还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煮粥,后经历史演变,加上地方色彩,其内容便越加丰富多彩。宋朝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中称:“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元、明、清一直沿袭这一食俗,清代最为盛行。宫廷里皇帝、皇后、皇子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还向各大寺院发米、果以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清朝孙雄《岁时杂咏》中有:“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之句。

我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在腊月初七的晚上,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常用材料

人们在吃腊八粥前,先盛上几碗粥摆放于供桌上以示敬神祇、祀祖先。礼毕后,把粥分赠亲友邻舍,还需在午前送出,然后合家老少聚在一起吃粥,若有外出未归者,还得为其留一份。可见,民间对吃腊八粥是十分郑重的。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积德的善举。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佛教的《摩诃僧祇律》中提到“粥有十利”,详述了喝粥的好处:

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的脸容丰满有光泽。

二、增力,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

三、益寿,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增加寿命。

四、安乐,吃粥能够促进身体清净柔软,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饮食。

五、辩说,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吻,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

六、除风,吃粥能够调和身体,上下通利,并且消除风寒。

七、消宿食,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

八、辞清,吃粥的人,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说话的声音清晰,昂扬。

九、除饥,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让饥饿感马上消除。

十、消渴,吃粥能够让人喉吻沾润,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

腊八粥

大抵养生求安乐,不过寝食之间尔。年节将至,终日饱食厚味易损伤脾胃,若常吃吃清粥小菜,佐以酱瓜、腐乳,不但可以调和脾胃,增进食欲,更能唤起吃粥的苦难记忆,感念眼前的幸福生活。所谓“莫嫌淡薄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于此寒冬腊月,不妨熬一锅甜粥全家共享,在腾腾热气中细细品味粥中的清和美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腊八粥的来由竟是因为佛教,距今已有上千年